陈宝梁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辰羲讨论 | 贡献2015年5月19日 (二) 01:4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宝梁 1973 年11月出生,环境科学博士,土壤环境化学博士后。1992年毕业于苍南中学,1996年7月毕业于温州师范学院化学系;1999年3月毕业于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并获环境化学硕士学位,1999年4月在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任教。2001年2月~2004年3月在浙江大学攻读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5月获美国麻省大学植物和土壤科学系土壤环境化学博士后。主要从事环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Engineering Sci》、《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土壤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30多篇论文,其中SCI7篇(3篇EST);参与编写《环境化学实验》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1世纪的环境化学》和《环境化学进展》(科学出版社,待出版)书稿;三组论文分别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二等奖。  

陈宝梁(1973.11-),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06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007年获浙江省青少年英才一等奖、2010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1999年3月获浙江大学环境化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从事环境化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2004年3月获浙江大学环境科学博士学位,2004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2007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8年12月批准为博士生导师。2004年5月-2005年5月在美国麻省大学植物与土壤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6年8月-2008年3月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环境界面行为与生物有效性、环境友好吸附材料设计及应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863重点项目子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全国百篇优博作者资助基金项目等10多项课题。在有机膨润土制备及应用、土壤有机污染的化学-生物修复、植物角质层的结构与传输机制、生物炭的构效关系及污染修复作用等领域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在《Environ Sci Technol》、《Water Research》、《中国科学B》、《环境科学学报》、《土壤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72篇论文(41篇SCI),其中10篇发表在环境领域国际著名刊物Environ Sci Technol上;被SCI论文他引590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均第2完成人),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1项;参与编写《有机膨润土及其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环境化学》等5本著作/教材。实验室拥有安捷伦1200高效液相色谱(HPLC-FL/UV、HPLC-UV)、戴安1500离子色谱、气相色谱、岛津2550紫外分光光度计、BET-N2、FTIR、PCR、GC-MS、冷冻离心机、冷冻振荡器、冷冻干躁器、电子天平(0.00001g、0.001g、0.1g)、pH计、洁净台、灭菌锅、组培灯光系统、恒温培养箱、旋转蒸发仪、马弗炉、气氛炉、高温高压反应釜等仪器。欢迎报考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