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懋基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辰羲讨论 | 贡献2023年5月19日 (五) 01:19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懋基(1930- )
王懋基,江苏常熟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高级工程师。一直在地质部从事地质矿产普查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查明了松辽平原和区域地质构造并圈定出有油气远景的构造单元,对大庆油田的发现作出贡献,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70年代,完成了我国第一代1:400万区域重力系列图的编制及解释。80年代,又开展中国东部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和地壳构造的研究。研究成果均获地矿部科技成果奖。1984年国家科委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1930年王懋基出生于生活条件优越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王淦昌是我国著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的倡导者,是我国核物理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也许是父亲那份勤奋认真、刻苦钻研、勇攀科学高峰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他,王懋基从小学习就刻苦努力,17岁就考上了浙江大学物理系,1952年大学毕业,毅然走上了"地质人"这一艰苦而又光荣的人生旅程。
整个50年代,王懋基一直都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以荒野为家,风餐露宿于天地间,饿了啃干粮,渴了喝山泉,在雄奇的山脉、粗犷的河流、浩瀚的戈壁、深邃的荒漠间,都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足迹,就是这样一种敢与天斗、敢与地争的英勇气概,就是这样一种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勇于探索、勇于奋斗的精神,为新中国的地质事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同时也用"地质人"独有的艰辛阐释了生命和奉献的意义。
王懋基有许多跳槽、出国的机会,但就是那一颗热爱地质事业的心,那一颗朴素的爱国之心,一次又一次地把大好的机会放弃了。刘天晖述说了当时的情况:"60年代,他作为地矿部的专家与石油部的人一起去阿尔巴尼亚援外,在援外的过程中认识了不少石油部的人,当时石油部很想让他到石油部去,一次又一次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从来没有动摇,他只想把他的地质工作做得更好,至于生活、工作待遇方面他考虑的很少。另外前几年出国热的时候,他也有很多机会,老父王淦昌一位在美国的同事,当时任美国地球物理协会主席,到中国来访问,我们都被接见过,他还问起过王懋基出国的事,但他就是一门心思的钻进地质事业里去了。
为了某个项目,为了地质事业,王懋基可以几天、十几天、甚至几个月在野外搞磁测,做研究;为了搞研究做课题,作为高级工程师的他,可以亲手扛脚架,可以几天不吃饭,结果得了严重的脑贫血,在一次野外测量中,从3米多深的陡坡上滚了下来,把鼻梁骨都摔断了。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对事业的执着追究和满腔热情,他迎来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果: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84年获得了国家突出贡献奖;1986-1990年,连续几年获得部级机关成果奖;"王懋基"三个字还刻在了大庆油田的纪念碑文上,获此殊荣的,在全国也只有几个人。

学 历
-1952 浙江大学物理系

工作简历
1957-1959 地质部东北石油物探大队
1960-1968 地质部物探局
1969-1982 地质部物探研究所
1982- 地矿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