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益”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陈冠益,博士,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
 
第1行: 第1行:
陈冠益,博士,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生物基油气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生物质燃气燃油技术工程中心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11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
陈冠益,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博士,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生物基油气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生物质燃气燃油技术工程中心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11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br>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技术与理论。围绕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系统开展了生物质超分子结构解聚机理、分级热解气化过程模拟、参数优化、焦油活性准则界定与释放机制的研究,解析了生物质燃气火焰结构与稳定性对后续燃烧的影响;创新提出磁性整体细胞催化体系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生物质全组分转化制备生物燃油,揭示了雾化甘油对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促进作用机理、提高转化率、燃油收率和品质。
 
<br>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技术与理论。围绕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系统开展了生物质超分子结构解聚机理、分级热解气化过程模拟、参数优化、焦油活性准则界定与释放机制的研究,解析了生物质燃气火焰结构与稳定性对后续燃烧的影响;创新提出磁性整体细胞催化体系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生物质全组分转化制备生物燃油,揭示了雾化甘油对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促进作用机理、提高转化率、燃油收率和品质。
 
<br>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009年获天津市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15年获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等。
 
<br>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009年获天津市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15年获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等。
 +
 +
学习经历
 +
<br>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本科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
<br>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
 +
<br>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
<br>工作经历
 +
<br>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研究助手,博士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
 +
<br>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高级研究人员,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热能工程研究部;
 +
<br>2003年1月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
 +
http://www.tju.edu.cn/see/szdw/jiaoshou/201105/t20110501_72280.htm

2018年12月23日 (日) 14:38的版本

陈冠益,1970年6月生,籍贯江西玉山。博士,教授,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生物基油气重点实验室主任、天津市生物质燃气燃油技术工程中心主任。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基金,2011年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2012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得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
  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质能高效利用技术与理论。围绕生物质热化学转化过程,系统开展了生物质超分子结构解聚机理、分级热解气化过程模拟、参数优化、焦油活性准则界定与释放机制的研究,解析了生物质燃气火焰结构与稳定性对后续燃烧的影响;创新提出磁性整体细胞催化体系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生物质全组分转化制备生物燃油,揭示了雾化甘油对生物质热解气化的促进作用机理、提高转化率、燃油收率和品质。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获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称号,2009年获天津市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15年获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称号等。

学习经历
1988年9月至1992年7月,本科生,西安交通大学,能源工程系,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1992年9月至1995年3月,硕士研究生,浙江大学能源工程系,工程热物理专业。
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博士研究生,浙江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
工作经历
1998年10月至1999年8月,研究助手,博士后,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环境工程技术研究室;
1999年9月至2003年3月,高级研究人员,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与海洋系,热能工程研究部;
2003年1月至今, 天津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

http://www.tju.edu.cn/see/szdw/jiaoshou/201105/t20110501_72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