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飞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郁飞(1928-2014)
  郁飞是郁达夫与第二任太太王映霞所生的长子。原籍浙江富阳的郁达夫与第一任太太孙荃生有两子两女,与第二任太太王映霞生有四子一女,与第三任太太何丽有生有一子一女。郁飞于1928年在上海出生,之后在上海和杭州等地度过了一个相对优裕的童年。1938年底,遭遇婚姻危机的郁达夫和太太王映霞决定接受友人的邀请,前往新加坡担任当地《星洲日报》的副刊主编。郁飞也在无意中成为夫妇俩唯一随行的孩子。
  1940年,移居新加坡的郁达夫和王映霞的婚姻破裂。王映霞从新加坡回到重庆,当时十岁出头的郁飞成为了唯一陪伴在郁达夫身边的亲人,从而在南洋度过了三年的少年时光。1942初,出于战争的需要,新加坡宣布禁止任何成年男子离开,郁达夫在形势动荡的情况下,为儿子的安全着想,托一位友人的太太将郁飞带离新加坡,希望让他回到中国。但当友人带郁飞抵达印度首都新德里时,发现已经买不到前往中国的机票。
  少年郁飞在印度滞留期间,从报上看到蒋介石夫妇正在新德里访问的消息。少年的郁飞居然想到写信向宋美龄求助,并真的得到了宋美龄的关照,而后得以乘坐军机离开印度,抵达战时的“陪都”重庆。当初离开新加坡时,郁达夫为儿子回到中国后的去处考虑再三,本想将其托付给好友、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沈从文,但考虑到沈从文生活清贫,恐怕为他造成负担,于是决定将儿子托付给浙江同乡、也是之前在福建省政府任职时的老上司陈仪。陈仪当时在重庆担任行政院秘书长。郁达夫在送别儿子时将一张陈仪的名片放在郁飞的上衣口袋里,就是凭借这张名片,郁飞在重庆被送到了陈仪家里。在之后多年的岁月里,先后担任台湾行政长官、浙江省主席的陈仪一直对郁飞呵护有加,让家人、尤其是女儿陈文因对郁飞悉心照料。
  四十年代末,已是成人的郁飞先是入读上海暨南大学外语系,后又在陈仪的关照下转入浙江大学外语系。1950年,大学毕业的郁飞决定前往北京就读中国人民大学第一届新闻培训班。就是这个当时看来没什么不妥的决定,却在冥冥中奠定了他之后大半生的不幸遭遇。
  郁飞在人大新闻班就读期间,喜欢上了一位苏州籍的女同学。当这位女同学被分配到新疆之后,郁飞不顾远在浙江和上海的家人的劝阻,也追随这位同学去了新疆,并被安排在了《新疆日报》社外语编辑部。但没多久,他爱恋的女同学却通过家人打通关系而离开了新疆,回到苏州,但此时的郁飞却已经无法离开。之后的岁月里,他结识了一位西安籍的新疆广播电台播音员,两人结为连理,并很快生下两个儿子。但新婚不到两年,原本打算扎根新疆、专心从事翻译和东亚历史研究的郁飞却在反右运动到来时,阴差阳错地被打成右派。眼看着郁飞被批斗,与他结婚两年的妻子也弃他而去,回到了老家西安,并将两个孩子也带走。
  刚刚三十岁出头便遭遇妻离子散的郁飞在反右中度过了近三年的批斗生活,终于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在1960年偷偷从新疆跑到了北京,希望去找父亲的老朋友郭沫若为他平反,却被告知郭沫若因开会而不在。郁飞转而去找父亲在新加坡时的好友胡愈之,胡愈之也“恰巧”正在开会。郁飞于是决定趁空到印度使馆去看望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同学。没想到,就在去印度大使馆的路上,尾随在后的调查人员将他抓获,并以叛国投敌为名,判处他15年徒刑。在那个荒唐的年月里,这些都是无法开脱的罪名。
  在北京关押了几年之后,由于劳改农场人满为患,郁飞和其他一些浙江籍的劳改犯被发配回浙江,在金华农场进行劳动改造。在之后的漫长岁月里,郁飞被安排去运大粪、种地、烧窑、做胶鞋。也就是在这期间,他的身体被彻底累垮,并感染上多种疾病。在北京和金华的监狱及农场里度过了15年的漫长而孤独的岁月后,本以为终于迎来自由,他却又被“留场察看”3年,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就这样几乎被蹉跎殆尽。
  1977年,获释后的郁飞终于迎来“平反”的日子,并开始在金华和杭州的大学教书。文革后浙江文艺出版社创建外国文学室,郁飞被调去领衔从事翻译和出版。他本人也终于实现多年的梦想,翻译了多部著名文学作品。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工作期间,还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
  70年代末,郁飞仍健在的母亲、当年有着“杭州第一美女”之称的王映霞一直希望儿子能再找一个伴侣。她委托当年的老同学为郁飞在杭州找寻合适的人选。而这位老同学最初找来一位女邻居和女医生为深受疾病困扰的郁飞看病,这位女医生就是后来陪伴郁飞到最后时刻的第二任太太王永庆。
  回想两人最初相识的过程,刚刚送走丈夫的王永庆对当年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当时她的前夫是医院的医务科主任,但却英年早逝,两人育有两个女儿。当时四十几岁的王永庆在杭州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虽然有两个女儿,但经济上却相对宽裕,因此并不急于找人。但经历了20多年孤独岁月的郁飞却在和王永庆相识后重新感受到了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于是,他在母亲王映霞的催促下,努力追求独居多年的王永庆。甚至在王永庆两个女儿的眼里,像个怪人一样,穿着“花衬衫”、骑着“花车子”跑到王永庆家里。
  郁飞的诚意和他对王永庆两个女儿的呵护终于让王永庆接受了这个已经52岁的男人。两人于1980年登记结婚,并在杭州度过了十多年的安稳岁月。1992年,双双已经退休的郁飞夫妇,在王永庆大女儿的申请下,移民来到纽约。身体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的郁飞最初在曼哈顿唐人街的华策会找了份看门的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在一位老友的催促下,申请市政府的工作,结果被儿童局录用,负责各类儿童收养案件。到了1998年,由于身体每况愈下,他只好放弃了工作,专心在家休养,接受老伴王永庆的悉心照料。而他的母亲王映霞,也于2000年在上海病逝,享年92岁。
  2014年6月21日郁飞病逝于纽约,走完了86年的人生之旅。
  郁飞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先后出版了多篇有关父亲郁达夫的回忆文章。而之前在退休前,他先后出版了《郁达夫全集》十二卷,并翻译出版了《海誓山盟》、《拿破仑传》、《马达哈丽》、《变性人》等著作,同时他写作了《我在星洲三年》、《我的父亲郁达夫》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他还翻译完成了当年林语堂一心委托郁达夫翻译的《瞬息京华》,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译作。
  郁飞先生在1960年被诬犯有“企图投敌叛国罪”入狱后,为了不连累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主动提出了离婚。郁沙、郁真兄弟俩初中刚好赶上“文革”,就没有继续上学了。父亲在狱中时,他们写信、寄东西,从精神到物质,尽力给他提供帮助和安慰。当郁飞在1977年终于可以外出跑平反申诉时,郁沙已经招工到矿山当司机,又因基础不够未参加高考,后来长期留在山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