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甬祥”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内容“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创建新页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
<br>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要进展之一。被德、日、瑞等多国列入教材、手册专著。1997年获联邦德国鲁道夫?狄塞尔金质奖章。1998年获洪堡奖章,2000年获联邦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他研究开发的电液比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火炬计划A类项目推广。他还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这些项目曾获1988、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光华科学基金特等奖,教委、浙江省、机电部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创建的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已先后培养了30名博士、25名硕士以及5名博士后。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2、1985年二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曾获1989年国家高等教育奖。
目录
+
<br>
 
+
<br>履历
履历<br>重要讲话<br>履历
+
<br> 1959—1964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
 
+
<br> 1964—1965年 浙江省社教工作团三分团工作队队员;
  1959—1964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br>  1964—1965年 浙江省社教工作团三分团工作队队员;<br>  1965—1979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br>  1979—1981年 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br>  1981—1985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br>  1985—1988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br>  1988—1993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其间:1989—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br>  1993—1995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br>  1995—1996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br>  1996—1997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br>  1997—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8—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br>  2003—2008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2003—200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 ;<br>  2008—2011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br>  20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1]<br>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2]<br>重要讲话
+
<br> 1965—1979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
 
+
<br> 1979—1981年 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
  2010年6月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第一次全体院士会议上强调,凝聚起全体院士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发挥好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路甬祥说,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矛盾,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经济社会需求快速增长不相适应的矛盾,具体到中科院学部工作,就是我们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与社会公众对科学的崇敬和期望还不够适应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发挥好国家科学思想库作用,提出服务国家决策的科学建议,提出引领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真知灼见,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他提出,新时期中科院学部发展的战略目标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以发挥中国科技发展“火车头”作用为己任,着力发挥好决策咨询作用、学术引领作用、明德楷模作用,将中国科学院学部建设成为服务国家决策、科学引导公众的最高科技咨询机构,成为科学思想前瞻、学术作风严谨的我国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成为高举科学旗帜、弘扬先进文化的科学殿堂,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科学思想库。<br>  路甬祥表示,中科院学部要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保障人口健康、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问题为重点,积极开展主动咨询,不断提出重大科学建议和解决思路;要加强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的系统布局,建立持续机制和组织,提出前瞻性的学科发展战略建议,切实发挥学术引领作用;要高举科学旗帜,弘扬科学文化;要加强学部工作支撑体系建设,加强学部国际交流合作。[3]<br>  路甬祥: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科技界的重要任务<br>  2008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说,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社会化的宏大事业,成为既有社会地位、又有一定利益追求的行业,科研中的不端行为也开始滋生、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近代科学传统还不是很长,科学共同体内部的道德约束和制度基础还不健全。而且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和市场中的不良风气在科技界也必然有所反映。 在指出当前通过科学不端行为获取声望、职位、利益和资源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后,路甬祥强调,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建设,要遵循诚实守信原则、信任与质疑互补原则、公开性原则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br>  路甬祥说,中国科技界和科技工作者应当履行科学的社会责任,珍惜职业荣誉,承担起对科学技术后果评估的责任。对自己工作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进行检验和评估,一旦发现弊端或危险,应改变甚至中断自己的工作,如果不能独自做出抉择,应暂缓或中止相关研究,并及时向社会报警,最大限度规避或减少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br>  路甬祥表示,中国科技界应大力倡导求真唯实的科学精神,践行中国科技界长期形成的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和严肃、严密、严格、严谨的优良作风,促进诚实守信社会风气的形成。[4]
+
<br> 1981—1985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
 +
<br> 1985—1988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
<br> 1988—1993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其间:1989—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br> 1993—1995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
<br> 1995—1996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
 +
<br> 1996—1997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
 +
<br> 1997—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8—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
 +
<br> 2003—2008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2003—200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 ;
 +
<br> 2008—2011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
<br> 20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
<br>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br>
 +
<br>https://person.zju.edu.cn/luyongxiang

2020年4月12日 (日) 21:19的最新版本

路甬祥,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流体传动及控制学家。1942年4月28日生于浙江宁波。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64至1979年浙江大学助教、讲师。1979年为德国亚琛大学液压气动研究所洪堡学者,1981年获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95年获香港科技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工学博士学位。1981年浙江大学讲师、副教授、流体传动研究室主任,1983年为浙江大学教授、机械工程系流体传动研究所所长。1985年起任浙江大学副校长,1988年至1995年任浙江大学校长。199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94年任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6年至1996年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0年至1994年任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主席。1989年至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委员、香港创新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山东大学顾问教授、上海大学顾问教授、蒙古共和国乌兰巴托大学兼职教授。
  在机械工程特别是流体传动与控制、高等工程教育等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曾在欧、美和中国等国获得20项专利,在国内外发表过250多篇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教育论文及二本科学著作。在前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系统流量检测力反馈”、“系统压力直接检测和反馈”等新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先导流量和压力控制器件,改变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来传统的维克斯先导型压力控制原理,取得了“二通插装式电液比例流量控制装置”及“电液比例压力控制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使大流量和高压领域内的稳态和动态控制精度获得显著提高。并运用这些原理和机-电-液一体插装技术相结合,推广应用于阀控、泵控和液压马达等,成功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电液控制器件及工程系统,该技术被认为是八十年代以来电液控制技术重要进展之一。被德、日、瑞等多国列入教材、手册专著。1997年获联邦德国鲁道夫?狄塞尔金质奖章。1998年获洪堡奖章,2000年获联邦德国星级大十字勋章。他研究开发的电液比例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火炬计划A类项目推广。他还主持开发研究了相应的CAD、CAT支撑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推动了我国机械工业的技术进步。这些项目曾获1988、1989年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和光华科学基金特等奖,教委、浙江省、机电部一等奖等多项奖励。他创建的浙江大学流体传动与控制研究所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已先后培养了30名博士、25名硕士以及5名博士后。1984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1982、1985年二次被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由于他在教育方面的杰出成就,曾获1989年国家高等教育奖。

履历
1959—1964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学习;
1964—1965年 浙江省社教工作团三分团工作队队员;
1965—1979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助教、讲师;
1979—1981年 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获工程科学博士学位) ;
1981—1985年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
1985—1988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
1988—1993年 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省委高校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浙江大学校长、党委常委(其间:1989—1992年任国际继续工程教育协会副主席;199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3—1995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浙江大学校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1995—1996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协副主席 ;
1996—1997年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
1997—2003年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1998—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副院长) ;
2003—2008年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2003—200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副院长;2005年当选为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 ;
2008—2011年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
2011—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https://person.zju.edu.cn/luyongx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