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祖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蔡祖煌(1934- )
 
蔡祖煌(1934- )
<br>蔡祖煌,上海青浦人,1934年9月出生于朱家角镇的名门望族。其祖父乃当地著名的开明实业家、元号全号油厂、一隅小学的创始人蔡一隅。外祖父系上海有名的老报人,前清举人,《新闻报》、《申报》主笔张继斋先生。
+
<br>蔡祖煌,上海青浦人,1934年9月出生于朱家角镇的名门望族。其祖父乃当地著名的开明实业家、元号全号油厂、一隅小学的创始人蔡承烈(字一隅)。外祖父系上海有名的老报人,前清举人,《新闻报》、《申报》主笔张继斋先生。父亲蔡其敏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回国后即与张继斋之女张彩敏结婚。
<br>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因品学兼优,被组织报送,留学苏联。1958年,以各门功课全优在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水文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蔡的毕业论文上,他的辅导老师、地质教研室主任托尔斯齐欣教授亲笔评点:“作为对资料进行科学加工的典范予以保存。”
+
<br>蔡祖煌小学和中学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小学,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因品学兼优,被组织报送,1953年留学苏联。1958年,以各门功课全优在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水文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蔡的毕业论文上,他的辅导老师、地质教研室主任托尔斯齐欣教授亲笔评点:“作为对资料进行科学加工的典范予以保存。”
 
<br>1958—1966年先后在地质部水文—厂程地质局、北京煤炭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形式逻辑于地下水动力学研究,1966-1983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试图运用唯物辩证法于地震流体地质学研究,1983年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系统论于构造水文地质学、资源一环境水文地质学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并探索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统一成一门科学的途径。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9),研究室副主任,后评聘为研究员。
 
<br>1958—1966年先后在地质部水文—厂程地质局、北京煤炭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形式逻辑于地下水动力学研究,1966-1983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试图运用唯物辩证法于地震流体地质学研究,1983年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系统论于构造水文地质学、资源一环境水文地质学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并探索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统一成一门科学的途径。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9),研究室副主任,后评聘为研究员。
 
<br>1959年发表处女作《各向异性介质中地下水动力学基础》(《地质论评》19卷7期)。1962年提交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试论我国地下水动力学的发展方向》,《水文地质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小结》等3篇论文(摘要载本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第一册)。1963—1966年参加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总结,主持编写《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六篇《坝区渗漏的分析和计算》(科学出版社,1974)。在此期间还发表地下水动力学论文3篇,近年来撰写《计算水文学纲要》、《地卜水动力学基本公式和几个理论问题》,《特殊频率曲线探讨》等文章。
 
<br>1959年发表处女作《各向异性介质中地下水动力学基础》(《地质论评》19卷7期)。1962年提交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试论我国地下水动力学的发展方向》,《水文地质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小结》等3篇论文(摘要载本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第一册)。1963—1966年参加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总结,主持编写《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六篇《坝区渗漏的分析和计算》(科学出版社,1974)。在此期间还发表地下水动力学论文3篇,近年来撰写《计算水文学纲要》、《地卜水动力学基本公式和几个理论问题》,《特殊频率曲线探讨》等文章。

2023年3月24日 (五) 16:34的最新版本

蔡祖煌(1934- )
蔡祖煌,上海青浦人,1934年9月出生于朱家角镇的名门望族。其祖父乃当地著名的开明实业家、元号全号油厂、一隅小学的创始人蔡承烈(字一隅)。外祖父系上海有名的老报人,前清举人,《新闻报》、《申报》主笔张继斋先生。父亲蔡其敏留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回国后即与张继斋之女张彩敏结婚。
蔡祖煌小学和中学就读于南洋模范中小学,1951年考入浙江大学化学系。因品学兼优,被组织报送,1953年留学苏联。1958年,以各门功课全优在列宁格勒矿业学院水文工程地质专业毕业。蔡的毕业论文上,他的辅导老师、地质教研室主任托尔斯齐欣教授亲笔评点:“作为对资料进行科学加工的典范予以保存。”
1958—1966年先后在地质部水文—厂程地质局、北京煤炭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形式逻辑于地下水动力学研究,1966-1983年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市地震队,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试图运用唯物辩证法于地震流体地质学研究,1983年迄今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试图运用系统论于构造水文地质学、资源一环境水文地质学和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研究,并探索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统一成一门科学的途径。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79),研究室副主任,后评聘为研究员。
1959年发表处女作《各向异性介质中地下水动力学基础》(《地质论评》19卷7期)。1962年提交中国地质学会第32届年会《试论我国地下水动力学的发展方向》,《水文地质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小结》等3篇论文(摘要载本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第一册)。1963—1966年参加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总结,主持编写《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第六篇《坝区渗漏的分析和计算》(科学出版社,1974)。在此期间还发表地下水动力学论文3篇,近年来撰写《计算水文学纲要》、《地卜水动力学基本公式和几个理论问题》,《特殊频率曲线探讨》等文章。
70年代中叶提出关于在我国首先建立地震水文地质学的建议。经几年筹备,1980年同石慧馨共同出版了国内外这方面的第一本专著《地震流体地质学概论》(地震出版社)。该书主要内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地震与地下流体(含地下水、气,油)变化具有同源、互为因果等多种关系,因此地下流体在地震研究中有多种应用,既可通过地下流体预报、记录、触发、控制地震和利用应变能,又可通过地震研究地下流体。在通过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研究方面,要狠抓三个基本关系:地震动力与阻力;地下流体正常与异常变化;地下流体与地壳固体。(2)地震流体地质学的理论核心是岩土水气物理化学力学,即地下流体与地壳固体间在力学和物理化学方面的相互作用。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研究中的战略性工作,在于通过前兆物理机制的理论研究和地质背景的区域研究,探讨前兆成因以及根据具体的地质背景因地制宜地选择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方法,以布置有效的观测网来捕捉地震前兆。战术性工作则在于通过测试传输的技术研究和分析预报的应用研究,寻求预报方法和标志,达到比较准确地预报地震的目的。(3)初步总结了选择观测点和观测项目的原则,在观测对象中强调除地下水外还要观测地下气体(断层气、土壤气)和石油,即整个地下流体。(4)初步总结了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多种机理。
1980年还在《地震学报》上发表《北京地区浅层地下水和气的异常运移与唐山地震》(1期),《北京洼里深井水位变化所记录的地球固体潮和地震波》(2期),《在我国发现的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的实例》(4期)。1982年提交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Someapplicationsorfluid-geochemical methods Of earthuake prediction inChina》(载地震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论文集中)。在此期间还发表地震流体地质学论文4篇。
构造水文地质学包括两个组成部分:(1)通过地下流体研究构造活动性。1981年编辑出版了介绍地球放气与大地构造关系的《地震译丛》第2期。1983年翻译出版了《放射性气体在研究地质过程中的应用》(地震出版社)。1986年在美国《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发表了《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fluids in some active fault zones in China》(v.91, n.B12, 第一作者石慧馨)。(2)通过地质构造研究地下水。初步总结了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的控制作用。1990年主编出版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研究——以人原地区为例》(科学出版社)。
近年来一方面研究开发地下水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优化问题,发表论文4篇,现正撰写《资源—环境水文地质学纲要》;另一方面研究同位素水文地质学,发表论文4篇。
十年来培养博士和硕士共7名。多年来撰写哲学和交叉科学论文14篇,科普文章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