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均”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内容“<br>方文均,船舶流体力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力学的科学研究和船舶科研队伍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创建新页面)
 
 
第1行: 第1行:
<br>方文均,船舶流体力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力学的科学研究和船舶科研队伍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学会工作,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中国船舶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br>中文名: 方文均<br>国籍: 中国<br>民族: 汉<br>出生地: 浙江省金华县孝顺镇<br>出生日期: 1911年4月11日<br>性别: 男
+
方文均(1911—)
 
+
<br>方文均,船舶流体力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力学的科学研究和船舶科研队伍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学会工作,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中国船舶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br>
 
<br>
 
+
<br>  方文均,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祖辈、父辈均以农为业。家中虽小有田产,但在军阀统治、战乱频繁之中,常处于贫病交迫。他求学时代,经济拮据,生活清苦。初中二年级时,北伐军进驻浙江。由于当时北伐军中有共产党人的作用,甚得民心。新思潮也随之在学生中散播流传,他开始阅读到《呐喊》和《创造月刊》等新文学书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熏陶。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眼看一些进步同学遭受迫害甚至牺牲,在他心中萌发了正义的呐喊。在愤慨之余,他执笔创作小说和文字小品,在《北新》半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其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连续担任三年学生代表。初中毕业之时,正值工业救国之口号盛行,受其影响,考入浙江大学工学院附中。后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
人物简历
+
<br>  方文均在大学读书时期,正值“一二八”和“九一八”事件相继发生,学校正常教学受到影响,国人普遍要求抗日,学生罢课请愿,捐款劳军。方文均也参加请愿队伍,自上海冲破重重阻挠,到达南京,要求蒋介石接见,申述抗日主张,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
 
+
<br>  方文均于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上海新中工程公司(即今新中动力机械厂),数月后即转至上海铁路局任电气工务员。斯时铁路局人浮于事,无工作效率可言,方文均学无所用,心甚忧虑。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打响,方文均随最后一批员工撤退至南京,旋经芜湖到达歙县。其时,日寇已迫近广德,交通混乱。在无可奈何之际,就职于江西公路处。数月后,应朋友之邀,赴康定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在西康数年,虽远离战争前线,但所见所闻,无不是蒋军连续败退,政治腐财,物价高涨,民不聊生。在方文均心中,也只觉前途茫茫,不知何处安身。
  1934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br>  1934-1938年 任上海铁路局工务员。<br>  1938-1939年 任江西公路局帮工程师。<br>  1939-1944年 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br>  1945-1946年 任招商局修船厂厂长。<br>  1946-1947年 任中国油轮公司工程师、科长。<br>  1947-1949年 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获硕士学位。<br>  1949-1950年 任美国造船公司罗兰船厂、英高尔船厂工程师。<br>  1950-1954年 任船舶工业局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br>  1954-1956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船模试验所副主任。<br>  1956-1960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造船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三机部九局船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br>  1961-1988年 任七院七○二研究所副所长、技术顾问。<br>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主编。<br>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常务理事。<br>  1979-1982年 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br>  1980-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br>  1978-1988年 任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br>  1981年 参加美国造船及轮机工程师学会。<br>  1988年 退休。<br><br>
+
<br>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方文均到达重庆,进入招商局,从此与船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投降后,招商局由重庆迁至上海。方文均于1945年10月下旬到达上海,嗣即奉任浦东机器厂(今上海船厂前身)厂长。该厂原为日本私人所有,以造柴油机为主。方文均最初带领十几名自重庆返回上海的工人接收了工厂,当时厂内已空无所有,后来逐步扩充到员工五百余人的规模。但是兴办实业,又何其难也,官贪吏污,派系倾轧,方文均难以忍耐,愤而报考自费留学,幸被录取,于1947年放洋赴美,6月抵旧金山,转赴密西根,入密西根大学研究院造船系就读。1949年2月获硕士学位。随往美国东海岸游历,参观考察了七个大型船厂。后相继在美国罗兰船厂和英高尔船厂工作。
 
+
<br>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后,方文均先后发电报给上海油轮公司和北京交通部,表示回国的意愿,得到交通部回函,欢迎他回国。通过在美中国同学回国服务会的多方努力,至1950年8月办妥回国手续,随同第二批共110余人离美回国,于9月19日抵达香港,继而经九龙返回祖国怀抱。在广州逗留期间,受到广东省政府热情接待。数日后到达上海,受到华东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热情欢迎。仅仅在家休息了10天,即去船舶工业局报到上班。1951年4月即担任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教育经历<br>  方文均,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祖辈、父辈均以农为业。家中虽小有田产,但在军阀统治、战乱频繁之中,常处于贫病交迫。他求学时代,经济拮据,生活清苦。初中二年级时,北伐军进驻浙江。由于当时北伐军中有共产党人的作用,甚得民心。新思潮也随之在学生中散播流传,他开始阅读到《呐喊》和《创造月刊》等新文学书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熏陶。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眼看一些进步同学遭受迫害甚至牺牲,在他心中萌发了正义的呐喊。在愤慨之余,他执笔创作小说和文字小品,在《北新》半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其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连续担任三年学生代表。初中毕业之时,正值工业救国之口号盛行,受其影响,考入浙江大学工学院附中。后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br>  方文均在大学读书时期,正值“一二八”和“九一八”事件相继发生,学校正常教学受到影响,国人普遍要求抗日,学生罢课请愿,捐款劳军。方文均也参加请愿队伍,自上海冲破重重阻挠,到达南京,要求蒋介石接见,申述抗日主张,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br>工作经历<br>  方文均于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上海新中工程公司(即今新中动力机械厂),数月后即转至上海铁路局任电气工务员。斯时铁路局人浮于事,无工作效率可言,方文均学无所用,心甚忧虑。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打响,方文均随最后一批员工撤退至南京,旋经芜湖到达歙县。其时,日寇已迫近广德,交通混乱。在无可奈何之际,就职于江西公路处。数月后,应朋友之邀,赴康定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在西康数年,虽远离战争前线,但所见所闻,无不是蒋军连续败退,政治腐财,物价高涨,民不聊生。在方文均心中,也只觉前途茫茫,不知何处安身。<br>国外留学<br>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方文均到达重庆,进入招商局,从此与船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投降后,招商局由重庆迁至上海。方文均于1945年10月下旬到达上海,嗣即奉任浦东机器厂(今上海船厂前身)厂长。该厂原为日本私人所有,以造柴油机为主。方文均最初带领十几名自重庆返回上海的工人接收了工厂,当时厂内已空无所有,后来逐步扩充到员工五百余人的规模。但是兴办实业,又何其难也,官贪吏污,派系倾轧,方文均难以忍耐,愤而报考自费留学,幸被录取,于1947年放洋赴美,6月抵旧金山,转赴密西根,入密西根大学研究院造船系就读。1949年2月获硕士学位。随往美国东海岸游历,参观考察了七个大型船厂。后相继在美国罗兰船厂和英高尔船厂工作。<br>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后,方文均先后发电报给上海油轮公司和北京交通部,表示回国的意愿,得到交通部回函,欢迎他回国。通过在美中国同学回国服务会的多方努力,至1950年8月办妥回国手续,随同第二批共110余人离美回国,于9月19日抵达香港,继而经九龙返回祖国怀抱。在广州逗留期间,受到广东省政府热情接待。数日后到达上海,受到华东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热情欢迎。仅仅在家休息了10天,即去船舶工业局报到上班。1951年4月即担任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br><br>人物贡献
+
<br>
 
+
<br>我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开创中国船舶力学事业<br>  方文均回到祖国之后,即全身心投入船舶科研工作。船模试验水池是船舶科研试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当时,国内看见过船模试验水池的人不多,而方文均在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读书时,选修过船模试验的课程,是国内当时唯一在船模试验水池里工作过的人。1950年10月初,方文均奉命负责筹建船模试验水池。<br>  当时,国内只有一份瑞典船模试验水池的资料,经翻译消化后,参照其规模初步设想的水池为250米×11米×6米。1951年7月筹备处迁至福州大楼办公。为水池选址,方文均率有关人员先后考察了武昌珞珈山麓、秦皇岛—葫芦岛一线以及北京西部。后经船舶工业局领导研究决定,鉴于当时国家工业水平及技术水平所限,暂不拟建大型水池,而改为仿照美国斯蒂文逊大学水池的形式,采用悬臂单轨,水池尺度定为70米×5米×2.5米。并确定建在造船基础较好的上海。<br>  在方文均具体负责下,中国首座船模试验水池于1953年6月开工建造,历时仅半年,于当年12月中旬竣工验收。经过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仪表配套,不久即开始接受委托试验任务。第一项军品试验任务是55甲快艇的船模阻力试验。当时担任55甲快艇的主持设计师朱叔新兴奋地说,没有这水池的船模试验,我们这艘快艇的设计将是不可能的。后来,江南造船厂紧接着相继委托进行几条船模试验。由此,水池的试验工作便正式开展起来。<br>  1955年秋,方文均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以船模试验所的建设为例,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发表了广播讲话。1956年3月,方文均作为交通运输组的成员,参加编制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直至6月底,编制工作方告结束。在该规划中,列入了400米长深水池、1.2米试验段直径空泡水筒、70米直径旋臂水池及耐波水池等建设项目。为筹建大型船模试验水池,方文均会同辛一心等有关人员,先后在上海郊区、苏州、无锡、昆山、南京等地考察选址,经反复权衡比较,上报船舶工业管理局转一机部批准,同意在无锡兴建大型船舶科研试验基地。与此同时,在上海高雄路,又陆续建成露天水池、小型低速风洞和中型空泡水筒,从而使流体力学实验设施初具规模,可以进行船模阻力、自航、耐波性、操纵性、螺旋桨性能及无线电遥控自航船舶模型的试验。<br>  1961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成立,海军科研部第一研究所部分人员并入船舶科学研究所,并改称七院第二研究所,方文均继续任副所长,主持技术工作。他一方面致力于拓宽科学技术工作领域,注意提高科研试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鉴于50年代毕业的船舶制造专业学生数学力学知识不够,他极力倡议在上海举办水动力学研究班,以培训年轻科技人员的数学力学基础和较高深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员毕业后达到相当于硕士的水平。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方文均主持添置了计算机和物色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使七○二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力量在上海名列前茅,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方便地解决科研工作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br>  1965年,无锡试验基地的大型船模拖曳深水池建成,长474米,最大宽度14米,水深7米。在随后的年月中,无锡试验基地的其他项目也陆续完成。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无锡试验基地建设荣获奖励。方文均出席了该次大会。<br>探索致力于新学术领域<br>  方文均虽然长期担任研究所技术领导职务,主持领导所的科研试验工作和科研设施的建设工作,但他仍然潜心于船舶流体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他涉猎的学术领域颇为广泛。50年代着重于船舶快速性和船舶推进器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为当时船舶科研起步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br>  60年代,军品任务增加,对船舶耐波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方文均即转向船舶耐波性理论和试验技术的研究探讨。他带领一批年轻科技人员,从船舶耐波性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产品任务的课题,深入开展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及模拟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他深入试验现场,研究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波浪水池中产生波形包络线的现象,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了在水池中存在纵波和横波干扰的见解。他先后发表了《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空气式造波机造出的波浪波形研究》等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965年,他率先在七院系统招收培养研究生,专门指导研究生从事船舶耐波性的研究工作。<br>  70年代后期,国际造船界和水利界对空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许多知名学者都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其时,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方文均对此非常警觉,他意识到空泡问题研究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在水动力学领域属于较难的课题,不少机理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远未得到较好解决。而空泡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发展和经济领域中的作用都很有意义,应及早给予关注。他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申请科学基金,先后开展了空化核、空化效应、不定常空泡流、空泡尺度效应、空泡剥蚀、空泡射流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并鼓励科技人员结合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支持七○二所研究生部招收培养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以便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br>  80年代中期,方文均已年逾古稀,仍在学术领域里耕耘不辍。他注意到我国在水下噪声学科方面,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而该学科是海军建设所十分需要的。他一方面自己进行探索,同时多方呼吁,寻求支持,发动科技人员开展研究,稍有进展,即组织交流,借以促进和提高。<br>  方文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长期负责所内学术报告的审阅工作,极为认真,从学术观点、公式推导、问题分析直至文章结构和文字书写,他都严格把关,字斟句酌,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让报告起草人到他办公室一起讨论订正。<br>主要论著<br>  1 方文均.快艇船模试验.中国造船,1951(8).<br>  2 方文均.船模试验概论.中国造船,1952(10).<br>  3 方文均.论空泡试验.中国造船,1955(22).<br>  4 方文均.改进船舶性能的方法及其可能性.中国造船,1956 (27).<br>  5 方文均.推进器的环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中国造船,1957 (32).<br>  6 方文均.船模阻力试验结果的表达.中国造船,1958(39).<br>  7 方文均.形状阻力及尺度效应.中国造船,1959(40).<br>  8 方文均.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中国造船,1962 (48).<br>  9 方文均.空气造波机造出波浪的波形.舰船性能研究,1977 (4).<br>  10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型与阻力研究进展.中国造船,1983 (100).<br>  11 方文均.我国八十年代推进器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7(5).<br>  12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空泡研究进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 (4).<br>  13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8.[1]<br>
+
<br>  方文均回到祖国之后,即全身心投入船舶科研工作。船模试验水池是船舶科研试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当时,国内看见过船模试验水池的人不多,而方文均在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读书时,选修过船模试验的课程,是国内当时唯一在船模试验水池里工作过的人。1950年10月初,方文均奉命负责筹建船模试验水池。
 +
<br>  当时,国内只有一份瑞典船模试验水池的资料,经翻译消化后,参照其规模初步设想的水池为250米×11米×6米。1951年7月筹备处迁至福州大楼办公。为水池选址,方文均率有关人员先后考察了武昌珞珈山麓、秦皇岛—葫芦岛一线以及北京西部。后经船舶工业局领导研究决定,鉴于当时国家工业水平及技术水平所限,暂不拟建大型水池,而改为仿照美国斯蒂文逊大学水池的形式,采用悬臂单轨,水池尺度定为70米×5米×2.5米。并确定建在造船基础较好的上海。
 +
<br>  在方文均具体负责下,中国首座船模试验水池于1953年6月开工建造,历时仅半年,于当年12月中旬竣工验收。经过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仪表配套,不久即开始接受委托试验任务。第一项军品试验任务是55甲快艇的船模阻力试验。当时担任55甲快艇的主持设计师朱叔新兴奋地说,没有这水池的船模试验,我们这艘快艇的设计将是不可能的。后来,江南造船厂紧接着相继委托进行几条船模试验。由此,水池的试验工作便正式开展起来。
 +
<br>  1955年秋,方文均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以船模试验所的建设为例,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发表了广播讲话。1956年3月,方文均作为交通运输组的成员,参加编制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直至6月底,编制工作方告结束。在该规划中,列入了400米长深水池、1.2米试验段直径空泡水筒、70米直径旋臂水池及耐波水池等建设项目。为筹建大型船模试验水池,方文均会同辛一心等有关人员,先后在上海郊区、苏州、无锡、昆山、南京等地考察选址,经反复权衡比较,上报船舶工业管理局转一机部批准,同意在无锡兴建大型船舶科研试验基地。与此同时,在上海高雄路,又陆续建成露天水池、小型低速风洞和中型空泡水筒,从而使流体力学实验设施初具规模,可以进行船模阻力、自航、耐波性、操纵性、螺旋桨性能及无线电遥控自航船舶模型的试验。
 +
<br>  1961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成立,海军科研部第一研究所部分人员并入船舶科学研究所,并改称七院第二研究所,方文均继续任副所长,主持技术工作。他一方面致力于拓宽科学技术工作领域,注意提高科研试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鉴于50年代毕业的船舶制造专业学生数学力学知识不够,他极力倡议在上海举办水动力学研究班,以培训年轻科技人员的数学力学基础和较高深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员毕业后达到相当于硕士的水平。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方文均主持添置了计算机和物色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使七○二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力量在上海名列前茅,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方便地解决科研工作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
 +
<br>  1965年,无锡试验基地的大型船模拖曳深水池建成,长474米,最大宽度14米,水深7米。在随后的年月中,无锡试验基地的其他项目也陆续完成。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无锡试验基地建设荣获奖励。方文均出席了该次大会。
 +
<br>
 +
<br>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
 +
<br>  方文均虽然长期担任研究所技术领导职务,主持领导所的科研试验工作和科研设施的建设工作,但他仍然潜心于船舶流体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他涉猎的学术领域颇为广泛。50年代着重于船舶快速性和船舶推进器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为当时船舶科研起步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
<br>  60年代,军品任务增加,对船舶耐波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方文均即转向船舶耐波性理论和试验技术的研究探讨。他带领一批年轻科技人员,从船舶耐波性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产品任务的课题,深入开展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及模拟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他深入试验现场,研究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波浪水池中产生波形包络线的现象,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了在水池中存在纵波和横波干扰的见解。他先后发表了《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空气式造波机造出的波浪波形研究》等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965年,他率先在七院系统招收培养研究生,专门指导研究生从事船舶耐波性的研究工作。
 +
<br>  70年代后期,国际造船界和水利界对空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许多知名学者都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其时,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方文均对此非常警觉,他意识到空泡问题研究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在水动力学领域属于较难的课题,不少机理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远未得到较好解决。而空泡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发展和经济领域中的作用都很有意义,应及早给予关注。他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申请科学基金,先后开展了空化核、空化效应、不定常空泡流、空泡尺度效应、空泡剥蚀、空泡射流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并鼓励科技人员结合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支持七○二所研究生部招收培养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以便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
<br>  80年代中期,方文均已年逾古稀,仍在学术领域里耕耘不辍。他注意到我国在水下噪声学科方面,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而该学科是海军建设所十分需要的。他一方面自己进行探索,同时多方呼吁,寻求支持,发动科技人员开展研究,稍有进展,即组织交流,借以促进和提高。
 +
<br>  方文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长期负责所内学术报告的审阅工作,极为认真,从学术观点、公式推导、问题分析直至文章结构和文字书写,他都严格把关,字斟句酌,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让报告起草人到他办公室一起讨论订正。
 +
<br>
 +
<br>简历
 +
<br>  1934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
<br>  1934-1938年 任上海铁路局工务员。
 +
<br>  1938-1939年 任江西公路局帮工程师。
 +
<br>  1939-1944年 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
 +
<br>  1945-1946年 任招商局修船厂厂长。
 +
<br>  1946-1947年 任中国油轮公司工程师、科长。
 +
<br>  1947-1949年 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获硕士学位。
 +
<br>  1949-1950年 任美国造船公司罗兰船厂、英高尔船厂工程师。
 +
<br>  1950-1954年 任船舶工业局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
<br>  1954-1956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船模试验所副主任。
 +
<br>  1956-1960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造船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三机部九局船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
<br>  1961-1988年 任七院七○二研究所副所长、技术顾问。
 +
<br>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主编。
 +
<br>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常务理事。
 +
<br>  1979-1982年 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
 +
<br>  1980-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
 +
<br>  1978-1988年 任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
<br>  1981年 参加美国造船及轮机工程师学会。
 +
<br>  1988年 退休。
 +
<br>
 +
<br>主要论著
 +
<br>  1 方文均.快艇船模试验.中国造船,1951(8).
 +
<br>  2 方文均.船模试验概论.中国造船,1952(10).
 +
<br>  3 方文均.论空泡试验.中国造船,1955(22).
 +
<br>  4 方文均.改进船舶性能的方法及其可能性.中国造船,1956 (27).
 +
<br>  5 方文均.推进器的环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中国造船,1957 (32).
 +
<br>  6 方文均.船模阻力试验结果的表达.中国造船,1958(39).
 +
<br>  7 方文均.形状阻力及尺度效应.中国造船,1959(40).
 +
<br>  8 方文均.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中国造船,1962 (48).
 +
<br>  9 方文均.空气造波机造出波浪的波形.舰船性能研究,1977 (4).
 +
<br>  10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型与阻力研究进展.中国造船,1983 (100).
 +
<br>  11 方文均.我国八十年代推进器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7(5).
 +
<br>  12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空泡研究进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 (4).
 +
<br>  13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8.[1]
 +
<br>
 +
<br>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交通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1995.08. 第418-427页.

2021年2月12日 (五) 13:54的最新版本

方文均(1911—)
方文均,船舶流体力学专家。长期致力于船舶力学的科学研究和船舶科研队伍及试验基地的建设,是中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多年从事科学研究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学会工作,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为中国船舶科研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方文均,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祖辈、父辈均以农为业。家中虽小有田产,但在军阀统治、战乱频繁之中,常处于贫病交迫。他求学时代,经济拮据,生活清苦。初中二年级时,北伐军进驻浙江。由于当时北伐军中有共产党人的作用,甚得民心。新思潮也随之在学生中散播流传,他开始阅读到《呐喊》和《创造月刊》等新文学书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的熏陶。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眼看一些进步同学遭受迫害甚至牺牲,在他心中萌发了正义的呐喊。在愤慨之余,他执笔创作小说和文字小品,在《北新》半月刊等杂志上发表。其后,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连续担任三年学生代表。初中毕业之时,正值工业救国之口号盛行,受其影响,考入浙江大学工学院附中。后又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
  方文均在大学读书时期,正值“一二八”和“九一八”事件相继发生,学校正常教学受到影响,国人普遍要求抗日,学生罢课请愿,捐款劳军。方文均也参加请愿队伍,自上海冲破重重阻挠,到达南京,要求蒋介石接见,申述抗日主张,反映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热忱。
  方文均于193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电讯系毕业后,先是进入上海新中工程公司(即今新中动力机械厂),数月后即转至上海铁路局任电气工务员。斯时铁路局人浮于事,无工作效率可言,方文均学无所用,心甚忧虑。不久,“八一三”淞沪战争打响,方文均随最后一批员工撤退至南京,旋经芜湖到达歙县。其时,日寇已迫近广德,交通混乱。在无可奈何之际,就职于江西公路处。数月后,应朋友之邀,赴康定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在西康数年,虽远离战争前线,但所见所闻,无不是蒋军连续败退,政治腐财,物价高涨,民不聊生。在方文均心中,也只觉前途茫茫,不知何处安身。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方文均到达重庆,进入招商局,从此与船舶结下不解之缘。日本投降后,招商局由重庆迁至上海。方文均于1945年10月下旬到达上海,嗣即奉任浦东机器厂(今上海船厂前身)厂长。该厂原为日本私人所有,以造柴油机为主。方文均最初带领十几名自重庆返回上海的工人接收了工厂,当时厂内已空无所有,后来逐步扩充到员工五百余人的规模。但是兴办实业,又何其难也,官贪吏污,派系倾轧,方文均难以忍耐,愤而报考自费留学,幸被录取,于1947年放洋赴美,6月抵旧金山,转赴密西根,入密西根大学研究院造船系就读。1949年2月获硕士学位。随往美国东海岸游历,参观考察了七个大型船厂。后相继在美国罗兰船厂和英高尔船厂工作。
  1949年4月,上海解放后,方文均先后发电报给上海油轮公司和北京交通部,表示回国的意愿,得到交通部回函,欢迎他回国。通过在美中国同学回国服务会的多方努力,至1950年8月办妥回国手续,随同第二批共110余人离美回国,于9月19日抵达香港,继而经九龙返回祖国怀抱。在广州逗留期间,受到广东省政府热情接待。数日后到达上海,受到华东教育部、上海市政府和中国科学院的热情欢迎。仅仅在家休息了10天,即去船舶工业局报到上班。1951年4月即担任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我国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方文均回到祖国之后,即全身心投入船舶科研工作。船模试验水池是船舶科研试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设施。当时,国内看见过船模试验水池的人不多,而方文均在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读书时,选修过船模试验的课程,是国内当时唯一在船模试验水池里工作过的人。1950年10月初,方文均奉命负责筹建船模试验水池。
  当时,国内只有一份瑞典船模试验水池的资料,经翻译消化后,参照其规模初步设想的水池为250米×11米×6米。1951年7月筹备处迁至福州大楼办公。为水池选址,方文均率有关人员先后考察了武昌珞珈山麓、秦皇岛—葫芦岛一线以及北京西部。后经船舶工业局领导研究决定,鉴于当时国家工业水平及技术水平所限,暂不拟建大型水池,而改为仿照美国斯蒂文逊大学水池的形式,采用悬臂单轨,水池尺度定为70米×5米×2.5米。并确定建在造船基础较好的上海。
  在方文均具体负责下,中国首座船模试验水池于1953年6月开工建造,历时仅半年,于当年12月中旬竣工验收。经过附属设备的安装调试及仪表配套,不久即开始接受委托试验任务。第一项军品试验任务是55甲快艇的船模阻力试验。当时担任55甲快艇的主持设计师朱叔新兴奋地说,没有这水池的船模试验,我们这艘快艇的设计将是不可能的。后来,江南造船厂紧接着相继委托进行几条船模试验。由此,水池的试验工作便正式开展起来。
  1955年秋,方文均应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之约,以船模试验所的建设为例,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发表了广播讲话。1956年3月,方文均作为交通运输组的成员,参加编制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直至6月底,编制工作方告结束。在该规划中,列入了400米长深水池、1.2米试验段直径空泡水筒、70米直径旋臂水池及耐波水池等建设项目。为筹建大型船模试验水池,方文均会同辛一心等有关人员,先后在上海郊区、苏州、无锡、昆山、南京等地考察选址,经反复权衡比较,上报船舶工业管理局转一机部批准,同意在无锡兴建大型船舶科研试验基地。与此同时,在上海高雄路,又陆续建成露天水池、小型低速风洞和中型空泡水筒,从而使流体力学实验设施初具规模,可以进行船模阻力、自航、耐波性、操纵性、螺旋桨性能及无线电遥控自航船舶模型的试验。
  1961年,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成立,海军科研部第一研究所部分人员并入船舶科学研究所,并改称七院第二研究所,方文均继续任副所长,主持技术工作。他一方面致力于拓宽科学技术工作领域,注意提高科研试验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他十分注重对年轻科技人员的培养。鉴于50年代毕业的船舶制造专业学生数学力学知识不够,他极力倡议在上海举办水动力学研究班,以培训年轻科技人员的数学力学基础和较高深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员毕业后达到相当于硕士的水平。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方文均主持添置了计算机和物色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人才,使七○二所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力量在上海名列前茅,有效地提高了科研能力,方便地解决科研工作中所碰到的数学难题。
  1965年,无锡试验基地的大型船模拖曳深水池建成,长474米,最大宽度14米,水深7米。在随后的年月中,无锡试验基地的其他项目也陆续完成。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无锡试验基地建设荣获奖励。方文均出席了该次大会。

不断致力于新学术领域的探索开拓
  方文均虽然长期担任研究所技术领导职务,主持领导所的科研试验工作和科研设施的建设工作,但他仍然潜心于船舶流体力学各分支学科的学术研究工作。他涉猎的学术领域颇为广泛。50年代着重于船舶快速性和船舶推进器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为当时船舶科研起步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
  60年代,军品任务增加,对船舶耐波性提出较高的要求,方文均即转向船舶耐波性理论和试验技术的研究探讨。他带领一批年轻科技人员,从船舶耐波性的基本理论入手,结合产品任务的课题,深入开展了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及模拟试验、测量技术的研究。他深入试验现场,研究分析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如对波浪水池中产生波形包络线的现象,经过反复研究探索,提出了在水池中存在纵波和横波干扰的见解。他先后发表了《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空气式造波机造出的波浪波形研究》等有学术价值的论文。1965年,他率先在七院系统招收培养研究生,专门指导研究生从事船舶耐波性的研究工作。
  70年代后期,国际造船界和水利界对空泡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股热潮,许多知名学者都十分注意这一问题。其时,我国学术界对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方文均对此非常警觉,他意识到空泡问题研究所涉及的面相当广泛,在水动力学领域属于较难的课题,不少机理问题及实际应用问题远未得到较好解决。而空泡问题的研究对理论发展和经济领域中的作用都很有意义,应及早给予关注。他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共同申请科学基金,先后开展了空化核、空化效应、不定常空泡流、空泡尺度效应、空泡剥蚀、空泡射流的工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亲自撰写学术论文,并鼓励科技人员结合科研成果撰写学术论文。此外,他还支持七○二所研究生部招收培养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生,以便使研究工作更加深入。
  80年代中期,方文均已年逾古稀,仍在学术领域里耕耘不辍。他注意到我国在水下噪声学科方面,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而该学科是海军建设所十分需要的。他一方面自己进行探索,同时多方呼吁,寻求支持,发动科技人员开展研究,稍有进展,即组织交流,借以促进和提高。
  方文均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长期负责所内学术报告的审阅工作,极为认真,从学术观点、公式推导、问题分析直至文章结构和文字书写,他都严格把关,字斟句酌,提出修改意见。有时甚至让报告起草人到他办公室一起讨论订正。

简历
  1934年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34-1938年 任上海铁路局工务员。
  1938-1939年 任江西公路局帮工程师。
  1939-1944年 任西康省交通局工程师、科长。
  1945-1946年 任招商局修船厂厂长。
  1946-1947年 任中国油轮公司工程师、科长。
  1947-1949年 就读于美国密西根大学造船系,获硕士学位。
  1949-1950年 任美国造船公司罗兰船厂、英高尔船厂工程师。
  1950-1954年 任船舶工业局船舶试验所筹备处副主任。
  1954-1956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船模试验所副主任。
  1956-1960年 任船舶工业管理局造船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三机部九局船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1961-1988年 任七院七○二研究所副所长、技术顾问。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主编。
  1978-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常务理事。
  1979-1982年 任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
  1980-1988年 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第二届主任。
  1978-1988年 任江苏省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
  1981年 参加美国造船及轮机工程师学会。
  1988年 退休。

主要论著
  1 方文均.快艇船模试验.中国造船,1951(8).
  2 方文均.船模试验概论.中国造船,1952(10).
  3 方文均.论空泡试验.中国造船,1955(22).
  4 方文均.改进船舶性能的方法及其可能性.中国造船,1956 (27).
  5 方文均.推进器的环流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中国造船,1957 (32).
  6 方文均.船模阻力试验结果的表达.中国造船,1958(39).
  7 方文均.形状阻力及尺度效应.中国造船,1959(40).
  8 方文均.船舶在波浪中运动的计算方法.中国造船,1962 (48).
  9 方文均.空气造波机造出波浪的波形.舰船性能研究,1977 (4).
  10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型与阻力研究进展.中国造船,1983 (100).
  11 方文均.我国八十年代推进器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7(5).
  12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空泡研究进展.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1987 (4).
  13 方文均.我国近年来船舶在波浪中响应的研究进展.船舶工程,1988.[1]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交通卷.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1995.08. 第418-4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