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福田”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内容“冷福田,土壤学家,核农学家。早年参加、主持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为我国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新中国成...”创建新页面)
 
 
第1行: 第1行:
冷福田,土壤学家,核农学家。早年参加、主持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为我国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苏北盐垦地区勘察及盐土改良利用研究,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晚年负责组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南京辐照中心,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研制成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普及应用。
+
冷福田(1915-)
 
+
<br>冷福田,土壤学家,核农学家。早年参加、主持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为我国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苏北盐垦地区勘察及盐土改良利用研究,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晚年负责组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南京辐照中心,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研制成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普及应用。
冷福田,字心耕,1915年10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毕业后,当时江苏省正兴起开发苏北盐垦区的热潮,扬州中学时常放映先进机械农业的科教影片,由于这些影响,他萌发了改良土壤发展机械化大农业的设想,因而立志学农,于1934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接受中英庚款补助,以研究助理员名义,在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工作,参加由张乃风主持、英藉顾问理查森(L.Richardson)指导的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在四川省进行田间肥料试验。1939年7月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转正,任技佐。同年冬参加田间肥料试验技术训练班学习。1940年被派往云南昆明负责田间肥料试验布置及调查,并进行磷矿粉肥效试验研究。1941年回四川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参与全国试验结果分析整理,此项研究面广量大,其结果为我国当时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1945年考取前农林部留美实习员,赴美进修一年,重点进修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先在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作短期学习,了解情况,随后又参观访问了美国农部华盛顿研究中心,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农学院。1946年转入美国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实习,参加该室科研工作,并赴盐土地区调查考察,一年进修期满回国。
+
<br>
 
+
<br>  冷福田,字心耕,1915年10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毕业后,当时江苏省正兴起开发苏北盐垦区的热潮,扬州中学时常放映先进机械农业的科教影片,由于这些影响,他萌发了改良土壤发展机械化大农业的设想,因而立志学农,于1934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接受中英庚款补助,以研究助理员名义,在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工作,参加由张乃风主持、英藉顾问理查森(L.Richardson)指导的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在四川省进行田间肥料试验。1939年7月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转正,任技佐。同年冬参加田间肥料试验技术训练班学习。1940年被派往云南昆明负责田间肥料试验布置及调查,并进行磷矿粉肥效试验研究。1941年回四川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参与全国试验结果分析整理,此项研究面广量大,其结果为我国当时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1945年考取前农林部留美实习员,赴美进修一年,重点进修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先在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作短期学习,了解情况,随后又参观访问了美国农部华盛顿研究中心,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农学院。1946年转入美国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实习,参加该室科研工作,并赴盐土地区调查考察,一年进修期满回国。
 
+
<br>  1947年由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借调,任该局农业技正,同时兼任与工作有合作关系的江苏农业改进所技正,主要从事指导化肥应用试验示范工作。1948年仍回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参加农村复兴委员会,负责浙江省化肥示范推广,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
1947年由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借调,任该局农业技正,同时兼任与工作有合作关系的江苏农业改进所技正,主要从事指导化肥应用试验示范工作。1948年仍回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参加农村复兴委员会,负责浙江省化肥示范推广,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
+
<br>  上海解放后参加上海市军管会工作。由于要解决上海大批游民的安置,以及为棉纺工业提供原棉,有关部门有开发苏北盐垦区兴垦植棉之议,当年夏季即组成苏北盐垦区勘察团。他参加了该团筹建上海农场的建场勘察和规划工作。
 
+
<br>  1950年调南京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任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主要负责苏北盐土改良研究。1951年协助苏北行政公署,在大丰县上海农场组建了苏北盐碱土研究室,培训技术骨干,建立试验基地,后改建为新洋农业试验站。1952年他负责组建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及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他又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在徐连地区开展群众性的农业土壤普查工作,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就地堆广应用。
上海解放后参加上海市军管会工作。由于要解决上海大批游民的安置,以及为棉纺工业提供原棉,有关部门有开发苏北盐垦区兴垦植棉之议,当年夏季即组成苏北盐垦区勘察团。他参加了该团筹建上海农场的建场勘察和规划工作。
+
<br>  1960年负责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工作。曾先后担任该院农业物理系副主任、农业理化研究室主任及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等职。1979年筹组江苏省原子能农学会,被推选为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
 
+
<br>
1950年调南京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任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主要负责苏北盐土改良研究。1951年协助苏北行政公署,在大丰县上海农场组建了苏北盐碱土研究室,培训技术骨干,建立试验基地,后改建为新洋农业试验站。1952年他负责组建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及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他又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在徐连地区开展群众性的农业土壤普查工作,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就地堆广应用。
+
<br>研究滨海盐土改良利用建立盐土植棉综合技术
 
+
<br>  1952年为配合当时盐垦区新兴大型国营农场的建立及垦区棉业生产的发展,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棉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专业技术干部,组成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他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和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组织盐垦区大型国营农场土壤详测,参加淮河流域土壤调查,负责江苏省沿海地区调查工作,为此举办了一期土壤训练班,结合调查边学边做,培养了一批基层土壤工作骨干。通过这项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江苏省滨海地区盐渍土壤发生演变特性和盐渍土分布情况,较全面地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并从该区土壤盐渍的地域分布、土壤和地下水的关系,说明结合地区多雨气候特点,只要杜绝海水的影响,加强排水,土壤是会向自然脱盐的方向发展。认为该区盐土应以利用改良为主,并据此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的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鉴定出一批适宜该地区改良利用的麻类绿肥牧草品种,总结了水稻种植的改土效果。这些成果对当时该区大型国营农场的规划利用以及对该区的棉花生产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配合徐州地区农业生产,主持徐州地区(包括连云港市)农业土壤群众性的普查工作,完成了区域土壤图,并总结了群众生产经验,特别是低产土壤改良的经验,编写《徐州地区土壤志》,对指导该区农业生产有参考作用。
1960年负责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工作。曾先后担任该院农业物理系副主任、农业理化研究室主任及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等职。1979年筹组江苏省原子能农学会,被推选为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
+
<br>
 
+
<br>研制成功锂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
 
+
<br>  冷福田清楚的认识到,水不仅为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必需,而且对农作物生产各种重要因素起着调节与促进作用。在干旱地区,往往由于水分缺乏,严重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常因设计和管理不当,不但浪费水源,而且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湿润地区,虽有充沛的雨水,但由于季节性分布不均,常有涝灾与湿害,旱季则有缺水现象,影响农业生产。为提高农田用水的经济效益,必须研究改进田间实地测水技术。
1952年为配合当时盐垦区新兴大型国营农场的建立及垦区棉业生产的发展,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棉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专业技术干部,组成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他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和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组织盐垦区大型国营农场土壤详测,参加淮河流域土壤调查,负责江苏省沿海地区调查工作,为此举办了一期土壤训练班,结合调查边学边做,培养了一批基层土壤工作骨干。通过这项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江苏省滨海地区盐渍土壤发生演变特性和盐渍土分布情况,较全面地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并从该区土壤盐渍的地域分布、土壤和地下水的关系,说明结合地区多雨气候特点,只要杜绝海水的影响,加强排水,土壤是会向自然脱盐的方向发展。认为该区盐土应以利用改良为主,并据此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的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鉴定出一批适宜该地区改良利用的麻类绿肥牧草品种,总结了水稻种植的改土效果。这些成果对当时该区大型国营农场的规划利用以及对该区的棉花生产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配合徐州地区农业生产,主持徐州地区(包括连云港市)农业土壤群众性的普查工作,完成了区域土壤图,并总结了群众生产经验,特别是低产土壤改良的经验,编写《徐州地区土壤志》,对指导该区农业生产有参考作用。
+
<br>  80年代初期,他带了几个年轻科技人员,研究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中子测水法的主要优点是不搅动土壤,不受水分物理状态变化的影响,能作不同深度的测定,它操作简便快速,而其所测定的土壤含水量是一个容积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所以准确性好,特别是能定点实地连续测定,观察土壤水分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并且不受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的影响。他和同事们一起研制成功锂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举办全国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推广中子测水技术,并组织力量去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调查,宣传节约用水,普及测水技术。由于中子测水法具有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优点,因而日益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
<br>  
冷福田清楚的认识到,水不仅为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必需,而且对农作物生产各种重要因素起着调节与促进作用。在干旱地区,往往由于水分缺乏,严重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常因设计和管理不当,不但浪费水源,而且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湿润地区,虽有充沛的雨水,但由于季节性分布不均,常有涝灾与湿害,旱季则有缺水现象,影响农业生产。为提高农田用水的经济效益,必须研究改进田间实地测水技术。
+
<br>创建南京辐照中心开展核技术综合应用
 
+
<br>  原子能农业利用在当时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国内尚少经验,所以采取边学边干逐步发展的方针,向有关方面学习,参加有关专业的学术会议,利用学会举办专业学术研讨会,交流经验,并聘请有关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在江苏省内开办同位素训练班、辐射育种训练班和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等。大力普及原子能应用知识和技术,积极与有关研究单位和院校协作,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专业队伍。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从栽培生理总结研究稻麦高产栽培技术;研制成中子水分测定仪,填补国内的空白,已在农业、水利、地质方面普及应用;广泛进行辐射育种研究,选育出一批稻麦优良品种(系)在省内推广应用;在辐射加工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和经济效益。经过前后10多年的研究工作(1960-1987年,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10年),在集体努力下,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包括同位素示踪应用、辐射农业生物学、农用核仪表及辐射加工等专业内容的原子能农业利用的科学研究体系,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南京辐照中心,为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80年代初期,他带了几个年轻科技人员,研究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中子测水法的主要优点是不搅动土壤,不受水分物理状态变化的影响,能作不同深度的测定,它操作简便快速,而其所测定的土壤含水量是一个容积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所以准确性好,特别是能定点实地连续测定,观察土壤水分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并且不受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的影响。他和同事们一起研制成功锂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举办全国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推广中子测水技术,并组织力量去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调查,宣传节约用水,普及测水技术。由于中子测水法具有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优点,因而日益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
<br>  冷福田从事土壤肥料和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已有50年之久。他长期深入农村生产实际,边调查边普及,科研工作强调要密切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讲究实用。在科研工作中,他一贯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事业心强,在土壤学和核农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
<br>(柳学余)
原子能农业利用在当时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国内尚少经验,所以采取边学边干逐步发展的方针,向有关方面学习,参加有关专业的学术会议,利用学会举办专业学术研讨会,交流经验,并聘请有关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在江苏省内开办同位素训练班、辐射育种训练班和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等。大力普及原子能应用知识和技术,积极与有关研究单位和院校协作,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专业队伍。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从栽培生理总结研究稻麦高产栽培技术;研制成中子水分测定仪,填补国内的空白,已在农业、水利、地质方面普及应用;广泛进行辐射育种研究,选育出一批稻麦优良品种(系)在省内推广应用;在辐射加工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和经济效益。经过前后10多年的研究工作(1960-1987年,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10年),在集体努力下,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包括同位素示踪应用、辐射农业生物学、农用核仪表及辐射加工等专业内容的原子能农业利用的科学研究体系,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南京辐照中心,为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
<br>
 
+
<br>简历
 
+
<br>1915年10月 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
冷福田从事土壤肥料和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已有50年之久。他长期深入农村生产实际,边调查边普及,科研工作强调要密切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讲究实用。在科研工作中,他一贯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事业心强,在土壤学和核农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
<br>1934-1938年 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
 
+
<br>1938-193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研究助理员。
(柳学余)
+
<br>1939-194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士,技正。
 
+
<br>1945-1946年 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以及美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学习考察。
 
+
<br>1947-1948年 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技正(借调)。
简历
+
<br>1948-1949年 上海军管会苏北盐垦勘察团工作。
 
+
<br>1950-1959年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
1915年10月 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
+
<br>1959年至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
<br>
1934-1938年 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
+
<br>主要论著
 
+
<br>1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沿海地区盐渍发生过程及盐渍特性的转化.土壤学报.1957,5(3):195~205
1938-193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研究助理员。
+
<br>2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研究.见: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汇编.1958.1~97
 
+
<br>3 冷福田,张伯森.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及14C研究高产栽培下晚稻营养生理规律.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陈永康经验研究汇编.1962
1939-194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士,技正。
+
<br>4 冷福田.放射性示踪原子在土壤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农化参考.
 
+
<br>5 冷福田.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进展.原子能农业译丛.1981(3):1~7
1945-1946年 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以及美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学习考察。
+
<br>6 冷福田.核技术在土壤物理方面的应用.见:中国土壤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1983.18~21
 
+
<br>
1947-1948年 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技正(借调)。
+
<br>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土壤卷 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9.10. 第46-51页.
 
 
1948-1949年 上海军管会苏北盐垦勘察团工作。
 
 
 
1950-1959年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
 
 
 
1959年至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沿海地区盐渍发生过程及盐渍特性的转化.土壤学报.1957,5(3):195~205
 
 
 
2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研究.见: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汇编.1958.1~97
 
 
 
3 冷福田,张伯森.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及14C研究高产栽培下晚稻营养生理规律.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陈永康经验研究汇编.1962
 
 
 
4 冷福田.放射性示踪原子在土壤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农化参考.
 
 
 
5 冷福田.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进展.原子能农业译丛.1981(3):1~7
 
 
 
6 冷福田.核技术在土壤物理方面的应用.见:中国土壤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1983.18~21
 

2021年2月13日 (六) 04:16的最新版本

冷福田(1915-)
冷福田,土壤学家,核农学家。早年参加、主持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为我国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苏北盐垦地区勘察及盐土改良利用研究,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晚年负责组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和南京辐照中心,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研制成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普及应用。

  冷福田,字心耕,1915年10月生,江苏省镇江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195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4年,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毕业后,当时江苏省正兴起开发苏北盐垦区的热潮,扬州中学时常放映先进机械农业的科教影片,由于这些影响,他萌发了改良土壤发展机械化大农业的设想,因而立志学农,于1934年考入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接受中英庚款补助,以研究助理员名义,在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工作,参加由张乃风主持、英藉顾问理查森(L.Richardson)指导的全国土壤地力测定研究课题,在四川省进行田间肥料试验。1939年7月在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转正,任技佐。同年冬参加田间肥料试验技术训练班学习。1940年被派往云南昆明负责田间肥料试验布置及调查,并进行磷矿粉肥效试验研究。1941年回四川北碚中央农业实验所参与全国试验结果分析整理,此项研究面广量大,其结果为我国当时化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1945年考取前农林部留美实习员,赴美进修一年,重点进修盐碱土的改良利用。先在美国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农学院作短期学习,了解情况,随后又参观访问了美国农部华盛顿研究中心,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农学院。1946年转入美国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实习,参加该室科研工作,并赴盐土地区调查考察,一年进修期满回国。
  1947年由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借调,任该局农业技正,同时兼任与工作有合作关系的江苏农业改进所技正,主要从事指导化肥应用试验示范工作。1948年仍回前中央农业实验所,参加农村复兴委员会,负责浙江省化肥示范推广,直至1949年上海解放。
  上海解放后参加上海市军管会工作。由于要解决上海大批游民的安置,以及为棉纺工业提供原棉,有关部门有开发苏北盐垦区兴垦植棉之议,当年夏季即组成苏北盐垦区勘察团。他参加了该团筹建上海农场的建场勘察和规划工作。
  1950年调南京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任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主要负责苏北盐土改良研究。1951年协助苏北行政公署,在大丰县上海农场组建了苏北盐碱土研究室,培训技术骨干,建立试验基地,后改建为新洋农业试验站。1952年他负责组建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及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他又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在徐连地区开展群众性的农业土壤普查工作,总结群众生产经验,就地堆广应用。
  1960年负责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工作。曾先后担任该院农业物理系副主任、农业理化研究室主任及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等职。1979年筹组江苏省原子能农学会,被推选为学会理事长和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滨海盐土改良利用建立盐土植棉综合技术
  1952年为配合当时盐垦区新兴大型国营农场的建立及垦区棉业生产的发展,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组织棉作、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等专业技术干部,组成江苏省盐垦棉区综合工作组,他兼任组长,开展全区土壤改良利用和盐土植棉技术群众经验调查研究,组织盐垦区大型国营农场土壤详测,参加淮河流域土壤调查,负责江苏省沿海地区调查工作,为此举办了一期土壤训练班,结合调查边学边做,培养了一批基层土壤工作骨干。通过这项工作,基本上摸清了江苏省滨海地区盐渍土壤发生演变特性和盐渍土分布情况,较全面地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改良利用及以盐土保苗为重点的综合植棉技术经验,就地普及推广应用,并从该区土壤盐渍的地域分布、土壤和地下水的关系,说明结合地区多雨气候特点,只要杜绝海水的影响,加强排水,土壤是会向自然脱盐的方向发展。认为该区盐土应以利用改良为主,并据此提出四级土壤盐渍分类的标准及各级土壤改良利用的措施,鉴定出一批适宜该地区改良利用的麻类绿肥牧草品种,总结了水稻种植的改土效果。这些成果对当时该区大型国营农场的规划利用以及对该区的棉花生产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1958年工作转移至淮北地区,负责淮北农业综合工作组。配合徐州地区农业生产,主持徐州地区(包括连云港市)农业土壤群众性的普查工作,完成了区域土壤图,并总结了群众生产经验,特别是低产土壤改良的经验,编写《徐州地区土壤志》,对指导该区农业生产有参考作用。

研制成功锂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
  冷福田清楚的认识到,水不仅为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必需,而且对农作物生产各种重要因素起着调节与促进作用。在干旱地区,往往由于水分缺乏,严重地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常因设计和管理不当,不但浪费水源,而且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和沼泽化。在湿润地区,虽有充沛的雨水,但由于季节性分布不均,常有涝灾与湿害,旱季则有缺水现象,影响农业生产。为提高农田用水的经济效益,必须研究改进田间实地测水技术。
  80年代初期,他带了几个年轻科技人员,研究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中子测水法的主要优点是不搅动土壤,不受水分物理状态变化的影响,能作不同深度的测定,它操作简便快速,而其所测定的土壤含水量是一个容积范围内的加权平均值,所以准确性好,特别是能定点实地连续测定,观察土壤水分在一定时期内的动态变化,并且不受土壤水分滞后现象的影响。他和同事们一起研制成功锂玻璃闪烁体中子土壤水分测定仪,举办全国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推广中子测水技术,并组织力量去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调查,宣传节约用水,普及测水技术。由于中子测水法具有其他方法难以代替的优点,因而日益在农业、水利、地质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创建南京辐照中心开展核技术综合应用
  原子能农业利用在当时是一个新的专业,它涉及的知识面广,国内尚少经验,所以采取边学边干逐步发展的方针,向有关方面学习,参加有关专业的学术会议,利用学会举办专业学术研讨会,交流经验,并聘请有关专家举行学术讲座,以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在江苏省内开办同位素训练班、辐射育种训练班和中子测水技术训练班等。大力普及原子能应用知识和技术,积极与有关研究单位和院校协作,开展研究工作,培养专业队伍。应用同位素示踪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农业土壤的磷素供应,从栽培生理总结研究稻麦高产栽培技术;研制成中子水分测定仪,填补国内的空白,已在农业、水利、地质方面普及应用;广泛进行辐射育种研究,选育出一批稻麦优良品种(系)在省内推广应用;在辐射加工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果和经济效益。经过前后10多年的研究工作(1960-1987年,其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中断了10年),在集体努力下,逐步发展形成一个包括同位素示踪应用、辐射农业生物学、农用核仪表及辐射加工等专业内容的原子能农业利用的科学研究体系,建设了专业实验室和设备,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南京辐照中心,为江苏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
  冷福田从事土壤肥料和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已有50年之久。他长期深入农村生产实际,边调查边普及,科研工作强调要密切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讲究实用。在科研工作中,他一贯治学严谨,作风踏实,事业心强,在土壤学和核农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
(柳学余)

简历
1915年10月 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
1934-1938年 在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学习。
1938-193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研究助理员。
1939-1949年 中央农业实验所任技士,技正。
1945-1946年 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得克萨斯和亚里桑那州立大学以及美农部设在加里福尼亚州的西部盐土研究室学习考察。
1947-1948年 前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黄泛区复兴局技正(借调)。
1948-1949年 上海军管会苏北盐垦勘察团工作。
1950-1959年 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系副研究员。
1959年至今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农业利用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主要论著
1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沿海地区盐渍发生过程及盐渍特性的转化.土壤学报.1957,5(3):195~205
2 冷福田,赵守仁.江苏省滨海盐渍土研究.见: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土壤肥料研究汇编.1958.1~97
3 冷福田,张伯森.应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及14C研究高产栽培下晚稻营养生理规律.见: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陈永康经验研究汇编.1962
4 冷福田.放射性示踪原子在土壤化学研究中的应用.土壤农化参考.
5 冷福田.中子测水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及其进展.原子能农业译丛.1981(3):1~7
6 冷福田.核技术在土壤物理方面的应用.见:中国土壤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1983.18~21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土壤卷 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9.10. 第46-5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