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辰羲讨论 | 贡献2017年8月8日 (二) 22:33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潘家铮(1927.11~2012.07.13)
  男,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1950年8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国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土木工程学家,中国水电水利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国家电力公司技术顾问、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一直从事水力发电建 潘家铮设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过黄坛口、流溪河、东方、新安江、七里泷、乌溪江、锦屏、磨房沟等大中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参加乌江渡、葛洲坝、凤滩、陈村等工程的审查研究工作,指导龙羊峡、东江、二滩、小湾、龙滩、三峡等大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研究进一步加快开发我国水电资源的措施。在学术方面,主要致力于创造性地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对许多复杂的结构如地下结构、地基梁与框架、土石坝的心墙斜墙、调压井衬砌、岔管和法兰等,应用结构理论、弹性理论或板壳理论以及运用特殊函数,提出了新的计算理论和方法。在设计中注意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推动技术的发展。研究和推导出不稳定场压力和封闭式排水设计理论等。
  
  潘家铮1946年入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1950年7月毕业,获工学士学位。毕业后历任燃料工业部钱塘江水力发电工程处、华东水力发电工程局实习生、技术员。1953年12月在北京燃料工业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设计处任技术员。1955年1月起,任水利电力部上海勘测设计院技术员、工程师、设计副总工程师。1965年5月起,任水利电力部锦屏水力发电工程指挥部设计总工程师、勘测设计室副主任。1970年以后历任水电部十二局设计院设计总工程师,水电部对外司工程师,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副总工程师,电力部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副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还担任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计算机应用委员会主任委员、水工结构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水利学会水工及水力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委水利科学组成员,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水利电力出版社特约编审,水利学报、水力发电学报、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等刊物编委。
  潘家铮曾作为我国技术专家赴阿尔巴尼亚及喀麦隆等国指导援外工程,并先后考察访问过日本、法国、西班牙、美国、巴西等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和进行学术交流。
  潘家铮的主要科技成就有:
  在水工结构的理论发展方面,他主要致力于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实际水工结构问题的研究,力求沟通理论科学与设计实际两个领域;对许多复杂结构提出了合理简捷的分析方法。先后应用形载常数概念解算地下结构、地基梁与地基框架、应用特种函数解算法兰应力和调压井衬砌,应用特种函数计算土石坝刚性心墙和斜墙问题,均获得一定成功,被普遍采用,有的被列入设计规范和编进大学教材中。
  在水电站设计工作中,他注意研究采用新结构、新理论,以推动水利科学的进展。他负责设计的流溪河拱坝(1956年),是我国第一座薄的高拱坝,并在坝顶挑流。他在浙江新安江水电站设计中,首先采用溢流式厂房和宽缝重力坝,以后为许多工程所仿用。他在1958年研究不稳定水头下的扬压力问题,提出封闭式排水设计。还研究拱坝坝头稳定问题,滑坡稳定问题,滑坡涌浪问题,混凝土中裂缝扩展问题,相邻水工隧洞的应力分析问题,水轮机小波稳定问题,钢筋混凝土的温度配筋问题,都得到一定成果,被应用于实际工程。
  潘家铮先后出版的著作有16种,约300万字,论文70余篇,主要的有:
  《水工结构计算》(电力出版社出版,1957年)、《重力坝的弹性理论分析》(水电出版社出版,1958年)、《水工结构应力分析丛书》(共10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58~1960年)、《重力坝的设计与计算》(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1965年)、《水工建筑物的抗滑稳定和滑坡分析》(水利出版社出版,1980年)、《水工结构分析文集》(电力出版社出版,1980年)、《压力钢管》(电力出版社出版,1982年)、《拱应力及拱常数的简捷分析法》(土木工程学报,1954年12月)、《角变位移方程的研究》(物理学报,1955年7月)、《关于桁架刚构正确分析之两项原理的讨论》(土木工程学报,1955年12月)、《法兰应力分析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55年12月)、《多自由度刚构受折线加速度被迫振动的计算》(土木工程学报,1956年2月)、《弹性地基上的阶形梁》(土木工程学报,1956年11月)、《用逐波叠加法分析水锤现象的研究》(机械工程学报,1956年12月)、《论架空结构的震动》(地球物理学报,1956年12月)、《论502工程拱坝设计中的若干问题》(中国科学,1958年第8期)、《新安江工程重力坝设计中若干问题》(《全国水利科学技术讨论会论文》,1959年)、《楔形重力坝在地震时动水压力作用下的应力设计》(水利学报,1963年12月)、《论不稳定水头下的坝体扬压力问题》(水利学报,1958年第3期)、《大孔口重力坝的应力计算—刚架法》(水力发电,1955年第10期)、《桁架变位的几何数解法》(工程建设,第14期)、《拉普拉斯方程式的近似解法》(新科学,1955年第1期)、《土坝心墙分析的研究》(工程建设,第79期)、《相邻水工隧洞的应力分析》(地下工程,1979年第1期)、《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温度配筋》(水利水电技术,1978年第2期)、《关于水工隧洞衬砌裂缝开度计算》(地下工程,1978年第1期)、《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扬压力和封闭式排水》(水力发电,1980年第2期)等。
  近年来,潘家铮除指导和审查全国大型水电站的设计工作外,结合我国水电事业发展的前景和方向,正从事并组织进行特高拱坝、特大地下工程和特高土石坝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