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盛璋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盛璋(1925- )
黄盛璋,中国科学院历史地理学家、古文字研究专家。男,安徽合肥人,1925年1月生,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1951年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语文研究所。1951-52年上海沪江大学中文系教师。1952-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中国语言研究。1956年调到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筹建历史地理研究组,从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直至今,历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79年冬与彭加木、夏训诚、王守春、候灿、李江风等六位及新疆新华社记者组考察塔里木下游、绿洲、古城水系湖泊等变迁。1980年在日本召开的24届国际地理学会上,分别担任地理思想史分会和历史地理分会会议执行主席。会后应邀在日本京都、岗山、关西等大学讲学;日本讲学期间,受到日本“东学新学”方面研究成果的触促,回国后独力创办《亚洲文明》二十多年,受到日本学界重视。1982-83年间应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院远东系邀请作为客座研究员。1984年应美国芝加哥大学作为客座教授, 并在美国多所著名大学讲学。1984年9月-10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墨给尔大学讲学。1984年10月-1985年4月被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院CLARE HALL被选举为客座院士,讲学研究半年,然后到西欧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等国许多著名大学讲学,后到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4年至1995年在台湾,为研究生开设历史地理学与中外交通史两个讲座。
黄盛璋最早提出历史地理学是边缘学科观点。20世纪60年代,黄盛璋对历史地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任务和作用、学科性质、研究方向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认为历史地理学就其学科分类说,是地理科学的一部分,就其学科性质说,则既是历史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又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提出无论从学科的研究规律或学科的研究特点看,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重心都必须放在人类改造自然的问题上。钮仲勋也认为它是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后黄盛璋发表《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学》,再次强调“历史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一个分支,也是历史科学与地理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黄盛璋退休后,仍一直研究,前进不停。并建议:一是开创绿洲研究与绿洲学,中国先行已三十年。二是开辟历史地理研究:1、时间(上限、农业与文明起源),2、地域(包括海域与中文交通、交流),3、分支领域(绿洲、民族历史地理)。黄盛璋认为必须创立历史民族地理考古学,而与绿洲学互配,作为“东学新学”的具体进行的分科研究,创中国新路、新学。需要创办《郑和新学研究——复兴海国文明》,宣扬中国五大海学,2009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第一集。依靠两刊物开辟园地。
发表论文约300篇,并已结集为两本论文集。出版个人文集有《历史地理论集》、《历史地理与考古论丛》和《中外交通与交流研究》。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学自然科学二等奖、重大成就奖。北京市高等科学技术成果奖。中国科学学个人著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