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席椿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席椿(1912-1986)
  黄席椿,电磁场理论与技术专家。在网络及信号理论方面深有造诣。长期从事无线电、工程电磁理论、天线及电波传播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发展我国无线电工程教育事业和培养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黄席椿,原籍江西九江市,1912年12月23日出生于北京。其父黄远生,名为基,号远庸,考中清季末科进士后赴日本留学,专攻法律。辛亥革命(1911年)后从事新闻工作,1912年创办《少年中国》周刊,历任上海《东方日报》、《时报》、《申报》和北京《亚细亚报》特约记者,撰写了大量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掠夺中国,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时政,指斥专制,鼓吹民主、科学的文章,而成为民国以来第一位以撰写时评通讯类文章著称的政治记者。他为人颇富正义感,为文笔锋犀利,颇能切中时弊,在世时曾被举为“报界奇才”,深得知识界爱戴。1915年秋,袁世凯复辟帝制阴谋毕露,黄远生鄙其所为,不肯苟同,立即登报声明,公开表示与袁世凯及持拥袁立场的《亚细亚报》决绝,由于他在此前对袁曾存有幻想和对在朝的国民党议员派的作为颇多非议,为远嫌避祸计,遂远遁美国,不意于1915年12月25在旧金山惨遭暗杀,时年仅31岁。致黄远生于死命的背景,有过两种推断,但迄今仍难定论。
  黄席椿丧父后随母移居上海,在上海南洋大学附小,南洋模范中学等校完成小学、中学学业。1932年,他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1936年8月毕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此后不久,在其父生前挚友陈叔通、刘厚生等的筹划、鼓励和督勉之下,于1938年4月赴德国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和德累斯顿工业大学进修学习。1940年,黄席椿获特许工程师学位,之后在西门子工厂实习,1941年4月回国。
  回国后,黄席椿先后任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教授,四川同济大学教授兼电机系主任。当时,同济大学设址于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生活与教学条件都相当艰苦,教员匮乏,他几乎担当了弱电方面的所有课程,并从此开始了他为之贡献毕生精力的高等教育事业。
  抗日战争胜利后,黄席椿于1946年5月随同济大学迁返上海,同时兼任大同大学和浙江大学教授。在此期间,他深感国内无线电技术,尤其是微波技术方面的教育甚为落后,便编译了《微波引论》及电磁场方面的教材、参考书多种,并开设了电磁波理论等课程。黄席椿是我国最早从事有关电磁波理论、天线及电波传播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专家之一。
  1952年院系调整后,黄席椿任交通大学电机系电信组教授兼副教务长,同年加入“九三”学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坚决拥护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大学内迁的决定,并毅然随校迁居到生活比较艰苦的西北高原,主持创办了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担任系主任。在此期间,他还参与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的筹建工作。自1958年随交通大学西迁,直至1986年因病去世,他除了在教学上和教育行政上担负了繁重的任务之外,对社会性学术工作也十分热心,曾被推举为中国电子学会常务理事,电波传播学会副主任委员,通信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他是第一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席椿将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祖国工程教育事业,丰富和发展了电波及天线方面的理论及实际应用,在学术和精神上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为无线电电子学人才的培养贡献了毕生精力
  黄席椿早年在德国师从电子学著名学者巴克豪森(H.-Barkhausen)教授,1941年回国后即在同济大学等校从事电机系电信组主要课程的教学。1956年起,全国很多学校开始设立无线电技术专业。在当时及此后的一个时期内,他受教育部委托主持制订或修订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并担任高等工业学校电子课程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该专业教学计划是教育部直接组织制订的工科电子类专业的典型教学计划,至今仍是谋划无线电技术专业设置及其教学计划的范本。为做好教学改革工作,黄席椿亲自担任“无线电基础”课程的讲授,并与清华大学常?教授等编译了”无线电技术基础资料汇编”(第一集),使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份了解信号特性,掌握分析方法的有用参考资料。
  “文化大革命”期间,黄席椿因工作需要转而从事经典网络综合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与高顺泉一同着手编写了《滤波器综合法设计原理》一书。此书是一本以网络综合法设计滤波器的专著,理论严密性与工程实践性兼备,正式出版时又正值举国欢庆科学的春天再次到来之际,受到有关高校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欢迎和赞赏。即使在此后的数年里,对他们的这一著作表示敬意和就综合法设计方面的问题向他们讨教的函件和登门造访者仍一直不断。黄席椿等对此都一一作答。
  黄席椿是我国最早在高等学校中开设电磁波课程的学者之一。尚在1952年院系调整之前,即于他所曾任教的浙江大学及同济大学开设了这方面的课程。1963年,他组织翻译了杜里哈诺夫(M.П.Долуханов)的《无线电波传播》一书。1982年,他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学科发展形势,和汪文秉一同撰写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体系和内容改革的一些意见”。基于该文思想,又组织了西安交通大学有关教师编写教材,设立教学试点,并根据试点经验组织教材的修订与充实,最终形成了基于矢量分析与赫尔姆霍兹(Helmholtz)定理的课程体系。由其学生杨儒贵编写、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于1989年3月出版的《电磁场与波》一书,就是这个体系构想的结晶。
  黄席椿鉴于波速问题在电波传播和雷达等技术领域中愈显重要,以及不少科技工作者对波速的理解还较肤浅和欠完整,遂在消化、整理萨默费尔德(A.Somerfeld)和布里莱昂(L.Brilliouin)及其他学者关于波速的论著的基础上,编写了《论波速》一书,对广大师生及科技工作者起到了极为有益的作用。该书获得西安交通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奖。在此之前,为了加深广大师生对电磁能、电磁力的理解,他还编写了《电磁能与电磁力》一书。前述的几本专著无不以立论严谨,叙述深入浅出而博得同行的赞誉。
  黄席椿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电磁场理论、天线和微波技术专家,也是一位治学严谨,深受同行尊敬和学生爱戴的教育家。他从1959年起开始培养无线电电子学方面的研究生,受到他精心培育的研究生达数十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四名。黄席椿对教学严肃认真,对青年教师和学生循循善诱、悉心指导。他要求周围的中青年教师课前要做充分的教案准备,授课语言要规范,板书要清晰工整,布局合理,并且尽可能脱稿讲课,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数十年来,他是一直以这样的要求从自己做起的,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情况下,还常利用短暂平静的深夜,将哈林敦(RogerF.Harrington)所著的《时谐电磁场》一书所附的全部习题做了一遍,为重新走上讲台做好准备。凡聆听过黄席椿授课和接受过他指导的中青年教师和学生对他高尚的师德,长者的风范都有终生难忘的印象。

创导开展电磁波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60年代初,国内外对对流层的电磁波散射传播理论及实际应用开始重视。为了使我国的电磁波理论及应用研究早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黄席椿在西安交通大学组织了上述研究工作,完成了上海地区超短波散射传播的衰落特性的研究工作。由他的研究生吴德炎写成的论文“对流层远距离传播的衰落特性”,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这项成果。随后,他又组织开展了沿地表及地下坑道传播的电磁波特性的研究工作,并于1966年春着手准备去海南地区进行试验,终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中断,仅完成了“用于感应测井法的波动因子的计算”一文。
  80年代,鉴于国内对空间目标特性的研究日益重视,黄席椿转向研究电磁散射问题,发表了“应用绕射理论计算有限尺寸金属平板上裂缝的辐射场”一文,并指导研究生进行目标近场散射问题的研究,完成了飞鱼导弹模型后向散射近场的理论计算及测试(见徐海《近距离目标散射特性的分析》,兵工学报,1988年第2期)。此课题迄今仍是西安交通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由他的昔日同事和学生发表的十余篇此类论文,都是黄席椿生前所创导的研究工作的继续。自70年代初,西安交通大学开展了无载脉冲探地雷达的研究,黄席椿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提出必须以其基础理论――瞬态电磁场特性研究为先行。课题组以“脉冲波的辐射、散射及接收”的项目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获得了支持,由此开创了我国瞬态电磁场的研究工作。得益于黄席椿策划与指导的此课题与“时域测试系统研究”课题成果一同获得1989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仍在继续。
  1982年以来,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迫使黄席椿频繁地入院接受治疗。即使在住院期间,他每每开列书单,嘱家人务必带至病房,甚至于在静脉输液、输血时,或接受痛苦的胃镜检查后,仍手不释卷,孜孜以求。1984年暑假,黄席椿应教育部“电磁场理论”编审小组和大连工学院共同举办的教师讲习班之邀,扶病前去开设了《电磁辐射、惠更斯原理与几何光学》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员们反映“听后十分过瘾”,“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讲座的教材是黄席椿冒着酷暑在病房里写成的。
  1985年12月23日,获医生允许,他从病房回到熟悉的教研室,参加由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举办的“黄席椿教授七十四寿辰暨从事高等教育事业五十周年”庆祝会,他在会上即席讲话,表示了“不服老,要学习到老,钻研到老”的信心和决心。谁知就在半个月之后――1986年1月8日,他竟被病魔夺去生命。如今黄席椿安眠在西安烈士陵园。
  (作者:汪文秉 黄上恒)

简历
  1912年12月23日 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江西九江市)。
  1932―1936年 北京清华大学电机系就读,毕业后任清华大学助教。
  1938―1940年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留学,获特许工程师学位。
  194―11943年 任重庆国民政府交通部技术人员训练所教授。
  19431946年 任四川李庄同济大学教授兼电机系主任。
  1946―1952年 任上海同济大学教授,兼任大同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1952―1958年 任交通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
  1958―1986年 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兼无线电工程系主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名誉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
  1986年1月8日 病逝于西安。

主要论著
  1 黄席椿.微波网络中等效变压器定理的两种简明证法.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65(1):116.
  2 黄席椿,高顺泉.滤波器综合法设计原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8。
  3 黄席椿.电磁能与电磁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4 黄席椿.应用绕射理论计算有限尺寸金属平板上的裂缝的辐射场・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2(1):1―12.
  5 Huang Xichun.Calculation of the radiation field of a slot cut in a metal sheet of finite width by applying the diffraction theory.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Selected Papers of Scientific Research(1982):83―89.
  6 黄席椿.论波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电子、通信、计算机卷 1.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01. 第 -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