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波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高波,男,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84年经由李政道先生主持的CUSPEA Program留学美国。在 UniversityofNebraka-Lincoln先后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1990-1992年在JILA实验室做博士后。1994起任教于 UniversityofToledo(托莱多大学),主要从事原子与分子物理方面的研究。2009年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Fellow)。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打开高波在美国托莱多大学的个人主页,《道德经》的全文链接赫然首列。问其缘由,答曰:“这是为了随时提醒自己不受名利所惑。”闻此言,不由肃然起敬。
“我是个希望能搞清楚事物本质的人”
  1978年,中国四川,一个15岁的男孩,拿到了当年四川省仅有的两张浙大录取通知书之一。
  那一年,浙大物理系并未在四川招生,而父母也希望他能学点技术,所以当初他就选择了位于之江校区的无线电系。在经过一年的学习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兴趣点还是在物理上,便转到物理系,重新开始了四年的系统专业课学习。换言之,他在浙大待了整整五年。“当时国内允许学生转系的高校很少,在这点上浙大的确难能可贵。”
  “在无线电系学习的时候,往往只是给我们一个公式,却不告诉我们这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就想转学物理,因为我是个希望能搞清楚事物本质的人。”
  有了喜欢的学科,自然也要有喜欢的学习场所。而杭州,这个宁静美丽的人间天堂,无疑给高波的青年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钱塘江畔的之江,更是美不胜收。“那时的之江,风景比现在还好!每年的五月至十月,我们都会去钱塘江游泳。”聊起大学时的青葱岁月,高波满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我们常常会游到对岸然后再游回来,那些体力不济的同学则只好在对面上岸,然后从桥上跑回来,一群人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从当初对物理的朦朦胧胧到在老师的教导下了解一名真正的物理学家该有的思考深度,这个喜欢研究基础科学的男孩就这样在浙大的校园里充分地汲取着知识。 “我对浙大最大的感受是浙大有一种相对而言十分自由的学风。而这份自由的学风也深深影响了我一辈子,让我无论在哪里,都能安安心心地做基础研究。可以说,在浙大的这五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光。”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
那是一段特殊的岁月,十年文革,积累下了大批的“老三届”,大家的年龄差距虽然很大,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在学习上公平竞争。所以,当时整个校园都弥漫着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很用功地学,老师很用心地教。
  “有时候,老师为了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会进行突袭考试。好几次这样的考试,我都考得比较好。”这让高波颇感自豪,“也就是说,我是真的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我觉得考试是自然的,所以每当考试前夕同学们最忙碌的那段时间,我反而是最轻松的。当时有些同学很好奇,为什么我好像一天到晚都在玩,考试还能考得很好。但我自己很清楚,因为我对学习并没有放松,只是我的功夫都花在平日里罢了。”
  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寄语中,高波提到,一定要珍惜时间。我们不应把“珍惜时间”理解成狭义上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只要你能充实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无论是独自一人徜徉书海,还是高朋满座纵古论今,这些都是珍惜时间的表现。
  “我最担心的就是,现在中国的学生因为高中时被管的太严,到了大学之后就放松了,把大把的时间花在上网、玩游戏上。现在的年轻一代可能很难想象,对于我们这代人而言,上大学是一种priv-ilege(特殊的权利),当时上大学的人真是百里挑一的,其中能上浙大的人更少。这样的机会,大家还不都拼命珍惜?而且当时书籍也很匮乏,所以每一本书,大家都格外珍惜。现在虽然信息源多了,但书的价值还是一样的。”
  大学是学习的圣殿。高波也觉得,上大学的日子很重要,也很宝贵。你究竟是如何利用这段日子的,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今后的人生。因为在这段日子里,你可以不用考虑太多的琐事,专心于学习;同时你又是自由的,摆脱了高考的枷锁,你可以真正地为了自己而学习。”所以,他鼓励青年大学生要牢牢抓住这段学习的黄金期,切莫“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至于学习方法,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性。对于物理学,已有近三十年研究经验的高波有何高见呢?“我觉得对于物理学而言,基本的概念理解十分重要。我们不仅仅要会用公式解题,更要明白整个公式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思路。”正是在这样的想法下,高波才能在三十年的物理学生涯中披荆斩棘,取得今日的成就。
  拼的不只是技术,更是心态
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进入浙大后的学生心理落差感始终都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很多学生原本在当地高中都是成绩名列前茅的优等生,可到了浙大之后一下子就变成中等水平了。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学生本身的能力下降了,而是因为浙大的整体学生水平比原先的高中有了很大提升。更有甚者,开始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能力,进而对自己丧失信心。
  针对这样的情况,高波表示,不管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人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去和他人作比较。如果你正是如此,那就不会去惧怕竞争,不会去嫉妒他人,自然也就不会对自己不满。“就我自身而言,无论在哪个环境下,我都没有遇到过这一问题。因为我始终觉得,身边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存在,那是一件幸事,你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也会产生奋斗的动力。”
  “我刚进浙大那会儿,正流行金庸的小说,当时班里只有一本,大家都争相传阅。依稀记得,小说中就蕴含着这样的精神———你是希望这世上有高手的。如果像独孤求败那样,活着就没啥意思了。另外,小说还阐述了一个真理:任何事情要想做到最好,技能往往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看这个人的本性是否善良,人格是否健全。”所以,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比他学得高深的知识要重要的多。
  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起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老师不光是进行说教,更应以身作则。老师对待各类事物的态度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我是搞科研的,那么我对于科研的态度自然而然地会感染到我的学生。所以教学生。不单是要教他们技术,更要教他们如何做人。”高波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一些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个人观点,“特别是对于研究生,可能有些老师带的学生比较多,那在这方面的工作可能就做得比较少了。我就两个研究生,但我对他们的各个方面都很关心。一名教授,带的学生少了,才有可能精,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对于母校,高波还是那句老话———做最好的自己。“我们不一定要去模仿清华北大或者国外哪所一流高校,可以向他们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特色。”他认为,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与国外一流高校之间的距离正在慢慢缩短。而国外有一做法十分值得国内学习———国外很多名校的一线教师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无论科研做得再好,只要你是在校教师,就必须教学。这点对于学生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因为这种一流科学家的教学往往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其更快地接触到学科前沿,有利于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何为“世界一流”的问题上,高波也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一流的学校,应该要能让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这个社会有所贡献,不管走到哪里,他们都是有出息的。我觉得这样的大学,才能称之为世界一流。

http://bgaowww.physics.utoledo.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