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功叙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顾功叙(1908.06.25-1992.01.14)
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38年回国后,曾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来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编著《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对发展地球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顾功叙1908年6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善县。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幼年家境清寒,得到亲戚的资助,才有机会进中学和大学学习。192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到杭州浙江大学物理系任助教。1933年清华大学向全国招收公费留学生,顾功叙通过考试被录取,指定去美国学习地球物理勘探。1934年9月进入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于1936年取得该学院的地球物理硕士学位,后转赴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作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顾功叙中断在美国的研究工作回国,到抗战后方的云南省昆明,任当时已搬迁到昆明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那时科学研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没有必要的仪器设备,他仅凭几台简陋的仪器在云南、贵州两省的10 余个地区,开展了中国较早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平研究院从昆明迁回北京,顾功叙于1947年初随着回到北平,由于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现场地球物理勘探和研究工作,他就在北京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等兼授地球物理勘探及物理学课程。同时与同事曾融生配合,用了近2年的时间,充分利用中国境内当时已有重力加速度观测资料,进行了中国大陆地壳均衡改正的研究。
  顾功叙在1939年加入中国物理学会,曾一度任该学会书记。1940年参加中国地质学会,历任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名誉理事。1947年他与翁文波、傅承义、陈宗器、赵九章、王之卓等地球科学家们一起,发起和创建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创刊编辑出版《地球物理学报》。顾功叙历任该学会常务理事、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地球物理学报》主任委员、主编、名誉主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顾功叙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主持地球物理勘探的研究工作。1949年下半年,他接受当时中央重工业部的委托,在北京举办了新中国最早的地球物理勘探训练班,从无到有培养了第一批地球物理勘探人员。1951年国家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成立,顾功叙被任命为委员和地质矿产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为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的发展和队伍的建设尽心尽力。1952年他在北京又为一大批大学物理系毕业生举办第二期地球物理勘探训练班,为当时的冶金部、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等系统进一步培养了一大批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骨干。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成立后,顾功叙先后任该部地质矿产司副司长、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具体组织和指导地质部系统的地球物理勘探工作。1953年他参加北京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的建立,并在该系开办了全国各部门物探技术人员大规模的冬训班,不但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物探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为全国各部门物探队伍之间的沟通,为生产、科研和教学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打下了基础。地球物理勘探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进行实际勘探工作的同时,科学研究十分必要,顾功叙不仅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组织并指导这方面的科学研究,还把地质部地球物理勘探局的一个试验室发展组建成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所,1959年起任该所所长。
  1966年河北省邢台大地震之后,遵从周恩来总理要求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者加强地震预测预防研究的指示,顾功叙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地震预报研究方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国家地震局成立后,1978年顾功叙任该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继续指导深入开展地震预报及有关问题的研究工作。1985年顾功叙退出领导工作的第一线,任名誉所长,继续进行研究工作和培养指导研究生。1979年顾功叙与傅承义、翁文波、马杏垣、张文佑、李善邦、秦馨菱、谢毓寿、曾融生等地球科学家们发起和创建了中国地震学会,创办编辑出版《地震学报》。顾功叙历任该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和《地震学报》主编、名誉主编。
  顾功叙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1950年加入九三学社。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至第七届代表。1977年被选为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
 
开创我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
  8年抗日战争期间,顾功叙曾在云南和贵州两省的10余处矿区,进行了铁、铜、铅锌、黄铁矿、褐炭田等的地球物理实地勘探工作,写出10余篇有关勘探工作报告。这些工作大都是试验性的,且由于当时国家不搞建设,勘探结果既未被验证,更未被利用开发,但对发展中国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寻找矿产资源,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大规模发展地质找矿工作,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才真正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的找矿工作。当时顾功叙在地质部系统任地球物理勘探局总工程师,指导金属矿、煤田、石油地区的地球物理普查工作,结合地质调查和钻探等发现了不少国家建设中急需的新矿种和矿产基地。
  其中最重大的是大庆油田的发现。由于地球物理普查石油构造一直是最有成效的手段。1955年当地质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石油普查工作时,顾功叙认为地球物理勘探工作最有用武之地。第一年(1956年)在中国西部及华北认为有含油远景的几个地区进行了地球物理普查,第二年(1957年)顾功叙建议把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转往东北松辽平原,他考虑到该区地形地质条件最适合于地球物理普查石油构造,从而很快就发现了松辽平原之下隐藏着的大庆长垣构造带,经过钻探于1959年获得了工业性油流,推开了中国石油工业迅猛发展的大门,破除了中国贫石油的理论。顾功叙作为主要参与和领导者之一的“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1982年获得国家科技发明集体一等奖。
  顾功叙在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实际工作中,所强调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充分考虑地球物理勘探前提,防止盲目性。他还认为地球物理勘探适宜于普查,主要应跑在地质工作前面,发现地下隐藏着的地质情况,为进一步找矿提供线索。他认为任何根据地质及地球物理观测资料的推断,都应经过钻探或其他山地工程的验证。当前地质找矿要求用地球物理解决的课题越来越多,且越艰难,必须开展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原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不断从基础学科吸取营养,从而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80年代末期,鉴于当时中国一般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的需要,顾功叙撰写了《地球物理勘探基础》一书(1990年),由地质出版社出版,着重论述原理技术的来龙去脉,强调在部署地球物理勘探实际工作中的地球物理前提和地球物理基础。进入90 年代以后,顾功叙常卧病在床,仍惦念着中国地震预报事业的发展,终于把他对地震预报基本问题、原理和进展方面的认识写成了30多万字的《地震预报》一书初稿。不幸他于1992年1月14 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推进我国地震科学研究
  1966年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之后,顾功叙作为地球物理科学家把工作重点转向地震研究,为如何研究地震发生及其预报不断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并亲自领导实施。1980年他在美国拉蒙特—多尔蒂地质观象台召开的地震预报国际讨论会上,所作的“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报告,引起与会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他的基本观点主要是:
  第一,实现地震短期预报极其困难,有种种理由说明其难度极大,必须开展基础研究。对地震发生及其前兆之间的内在物理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这是长远的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的突破。
  第二,地震预报研究必须以地震震源为对象,要抓住不放,尽管震源位于地下深处,也要尽力取得来自震源处的信息。对震源要开展主动的现场实践,首先是对它的细结构进行深地震反射波的探测,以及其他可能取得的深部信息的探测,仅仅停留在地面观测,研究工作将不可能有所前进。
  第三,研究地震发生及其预报主要是物理学的问题,应采取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及途径,推测假定必须尽可能加以验证。要对地球的大自然进行实验,以实地观测实验工作为主,室内工作处于从属地位。
  第四,当前还不能准确预报地震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但对于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必须而且尽一切可能采取措施以减轻损失,不应听天由命。因此建筑物的抗震措施是最有实效的,既可在大地震时减少建筑物的破坏,又能减少生命的伤亡。而即使能准确预报大地震,也只能减少生命伤亡,各种建筑物照样倒坍破坏。抗震建筑必然涉及增加造价的问题,但不宜作耗费太大经济上不允许的笼统估计,要切实计算一个定量的经济概念,通盘规划,逐年加固现有的建筑物。
  第五,为了减轻地震灾害,地震部门应对全国若干地震潜伏地区进行有一定根据的地震前兆的监视,布设高标准严要求的观测台网,随时注视一些可疑的现象,这样对减轻地震灾害有一定的作用,不能丢失任何一点真正的震前信息。
  顾功叙还主张任何基础性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形成研究集体,要有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应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和创新探索的头脑,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集体人数不宜太多,要求少而精(研究所本身也应如此)。不能搞人人开课题,以避免工作分散而重复,并使有限的科学研究经费用到刀刃上。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认真估计好阶段性成果的逐步取得,反对浮夸作风。集体内部不应分工分家,要密切结合,形成整体,不论地球物理勘探或地震科学的研究,还是现场实践与理论工作都必须密切结合。
  目前就全世界范围来说,地震预报研究并无多少进展,顾功叙近些年来收集了一些这方面极少数的初步尝试性的研究成果及情况,在《地震预报》一书的初稿中评述了实现地震预报难度极大的理由、全世界范围内初步的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情况、我国地震预报科学研究和工作部署的设想,以及我国地震工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问题,
  多年来,顾功叙以自己在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威望,热心于国际科技交流活动。他曾多次以中国地球物理和地震代表团成员身份出席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先后访问了美国、加拿大、日本、苏联、法国、英国、伊朗等许多国家,同时热情接待了众多来我国访问的有关代表团和学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地球科学界与外国同行的友好合作和科技交往,大大提高了我国地球科学界在国际上的地位。1988年美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协会授予顾功叙荣誉会员称号,以表彰他在开创和推动中国地球物理勘探和地震科学事业以及发展中美两国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之间的友好往来作出的贡献。
(肖承邺)

简历
  1908年6月25日 生于浙江省嘉善县。
  1922年考入秀州中学,仅用4年时间就学完了初、高中6年课程,以优异成绩于1 顾功叙926年毕业。
  1929年 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理科,获得理科学士学位。
  1929-1933年 任杭州浙江大学物理系助教。
  1933年考取清华大学“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
  1934-1936年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学习地球物理勘探,获得硕士学位。
  1936-1938年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地球科学系作研究工作。
  1938-1949年 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939年为中国物理学会书记。
  1940年为中国地质学会常务理事。
  1947年与翁文波等创建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任理事、理事长和《地球物理学报》主编。
  1949-1977年 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
  1951年 任国家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矿产地质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处长。
  1952-1966年 先后任地质部地矿司副司长、地球物理勘探局副局长、总工程师。
  1966-1977年 主管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震科学研究工作。
  1977年 被选为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主席。
  1978-1985年 任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85年任名誉所长。
  1992年1月14日 逝世于北京。享年84岁。

主要论著
  1 顾功叙,曾融生,张忠胤.中国境内208处重力加速度测点之海陆均衡变差(Ⅰ).中国地球物理学报,1949,1(2):101-139
  2 顾功叙,曾融生.中国境内208处重力加速度测点之海陆均衡变差(Ⅱ).中国地球物理学报,1950,2(1)
  3 顾功叙.探索中的几类地震前兆的物理依据.西北地震学报,1981,3(2):1-5
  4 顾功叙.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战略.地震科技动态,1981(5):2-6;国家地震局情报资料室,1981
  5 顾功叙主编.中国地震目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6 顾功叙.发展地球物理,促进天然气勘探工作.地球科学进展,1990 (2):7-8
  7 顾功叙.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理学编 地学卷 2.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01. 第106-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