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衡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衡(1925-1996)
陈衡,原名陈永时,浙江杭州人。抗战期间随父母逃难到贵阳,1945年秋考入西迁到贵州的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翌年随浙大迁返杭州。在校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因革命需要于1947年暑期转人史地系,9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浙大支部委员,中学区委委员。1948年9月奉命进入解放区。10月入江苏淮安华中党校学习,后被分配到安徽参与华东大学皖北分校的办学工作并任该校本科12队队长。1949年秋随皖北分校工作队来肥西参加清匪、土改工作,任农村工作队指导员。1950年任皖北行署主任黄岩秘书。
1952年技术归队,调合肥市城市建设科做领导工作。历任市委工交部副部长兼城建局局长、党委书记,市建委副主任兼规划设计院院长等职。从1983年起任第六、七、八届市政协副主席。还被选为合肥市六届人大代表,中共合肥市三、四、五、六次代表大会代表。除“文革”期间被短期下放到长丰县负责筹建下塘化肥厂外,一直担任合肥市城建工作的领导职务。四十年如一日,是合肥市城市规划、建设事业的主要开拓者和卓越领导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衡团结和带领城建领导班子,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因地制宜,坚持利用老城区的大片空地加以改造形成市中心,然后逐年向外扩展,反 对废弃旧城另建新城。事实证明这样做投资少、见效快,对迅速形成适应城市规模和功能的中心城区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1952年他负责制定合肥城市规划 时,就提m环城路不能规划成四周建房的街道,应造就一条郁郁葱葱的林荫大道,把逍遥津、包河公园和当时正在规划的杏花公同串联起来。更坚持不懈地推 动环城路周边的绿化和景点开发,最终形成了全国知名的合肥环城公园特色景观。
1979年,陈衡主持制定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他吸收并发展了英国著名建筑大师霍华德的“田同城市”思想,采纳了民主德国专家雷台尔,同济大学教授金 经昌、董鉴泓1 958年对合肥市总体规划的意见和雷台尔关于引进巢湖季风的设想,从合肥市规划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反复研究论证.编制出《合肥市城市 总体规划(1979—2000)》(简称《规划》)。《规划》规定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为风扇形,以老城区为巾心向东、北、西南i翼展开,保留南向通风走廊,将巢湖湿润 季风引入老城区,使田园楔入,绿树环城,市区和郊区自然环境和谐共融,也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了广阔的空问。我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 认为,这个规划“保留并发展了城市绿化系统,妥善处理了合肥铁路枢纽、水源、防洪重大市政工程项目T程之间的关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成为一个 独特的城市形态”。该规划模式一度知名全国规划界,被誉为“合肥方式”写入高等学校教科书中。该《规划》还曾代表中国在罗马尼亚参加国际展览。
陈衡还是全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规划学会学术委员 会副主任。常在《城市规划》、《当代建设》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其文以文化知识广博、专业底蕴深厚见长,为学术界所重。他曾参与过《城市规划法》等国家重要 法规的制定,提出不少建没性意见。1996年陈衡去世后,有《陈衡城市规划论文集》(《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5卷第4期)和文集《绿色的梦》整理出版。
陈衡为人正直,为官清廉,生活简朴,作风正派.深孚众望。作为领导,他常常身先士卒,亲自参与一些重要项目的调查与研究,从城市规划到实施,从城区 开发到水库建设,从小城镇规划到文物古迹保护、旅游资源开发.无不倾注着他日夜操劳的心血和汗水。1992年离休后,他依然为合肥市的规划和建设出谋划 策排疑解难。1994年他被发现患有肝癌,在患病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忍受癌扩散带来的痛楚,在病床上写出三十多篇文章。研究合肥城市发展问题。1996年9 月21日病逝,遗嘱要求家人将个人收藏的全部城建文献、资料、专业图书无偿捐赠给政府有关部门。死后穿白棉布衬衣裤,外加蓝卡制服式衣裤,以还我朴素本 色。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化妆,家中不设灵堂,不收任何礼物。陈衡终其一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