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森玉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森玉

学习简历
1978-1982: 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植物保护专业, 学士
1982-1985: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理专业, 硕士
1991-1994: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昆虫和线虫学系, 植物线虫学专业, 博士. 研究项目: 大豆胞囊线虫抗生性真菌研究
1995, 1-1995,7: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昆虫和线虫学系, 博士后. 研究项目: 植物线虫专性寄生细菌 Pasteuria penetrans 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工作简历
1982-1985: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研究助理. 研究项目: 大豆胞囊线虫生物学及其防治研究; 大豆根结线虫种类, 分布, 和生活史.
1985-199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主要研究项目: 大豆胞囊线虫防治研究.
1991-1994: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昆虫和线虫学系, 研究助理. 研究项目: 大豆胞囊线虫抗生性真菌研究.
1995, 1-1995,6: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昆虫和线虫学系, 博士后. 研究项目: 植物线虫专性寄生细菌 Pasteuria penetrans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1995,7-2002,6: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系, 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2002,7-今: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植物病理系, 副教授 (Associate Professor). 主要研究项目: 大豆胞囊线虫生物学, 生态学, 及其防治研究. 教授课程: 植物线虫学
2005.8起, 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

社会职务 I. 专业学会 (Professional Societies):
• 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Nematology Committee, 2001- 2004. Vice chair (acting chair) in 2002, and chair in 2002-2003.
• American Society of Nematologists, Biological Control Committee, 2001-present. Vice chair (acting chair) in 2002, and chair in 2002-2003.

II. 合作研究委员会 (Research Committees):
• Member of Southern Regional Research Committee S-253: Manag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ith emphasis on crop resistance, 1997-1998.)
• Minnesota Representative to Southern Regional Research Committee S-282: Manag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i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with emphasis on crop resistance, 1998-2003.
• Minnesota Representative to Southern Regional Research Committee S-1015: Host resistance as the cornerstone for managing plant-parasitic nematodes in sustainable agroecosystems, 2003 - present.�
• Member of North Central Regional Research Committee NC-215: Overwinter survival of Heterodera, Pratylenchus, and associated nematodes in the North Central Region, 1995-1998.
• Member of Regional Research Committee NC-215: Persistence of Heterodera glycines and other regionally important nematodes, 1999-2003. Chair in 2002.

III. 编委 (Editorship):
•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Nematology, 1997-1999.
• “中国生物防治” 编委, 2002-今.
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 以大豆胞囊线虫为模型, 对农业有害线虫的生物学, 生态学和防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他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从该线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入手, 优化大豆胞囊线虫防治策略, 包括使用抗线虫品种,作物轮作和栽培措施, 促进农业生态朝着有利于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和减低危害的方向发展. 近五年来, 他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评估了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性及其产量: 从1996年至今, 每年对本地区抗大豆胞囊线虫新品种进行实地测试, 除给农民提供很有价值的各品种特性评价外, 试验出了大豆胞囊线虫抗性一方面能抑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 提高产量, 另一方面其本身也是大豆产量的抑制因子. 因此, 视大豆胞囊线虫虫口密度而异, 合理使用抗性品种是该线虫防治的重要策略. 此研究对抗线虫品种的选育亦具有指导意义.
2. 初步查明了rhg1 基因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影响: 通过对两个近等基因品系 (near isogenic lines) 的研究, 得出该基因对大豆胞囊线虫侵入没有影响, 而对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力有抑制作用.
3. 查明了大豆胞囊线虫与大豆根腐病和缺铁症的相互作用: 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得出, 大豆胞囊线虫和根腐菌加重大豆缺铁症. 本研究为根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4. 进一步查明了栽培措施和土壤因子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影响: 通过多年的轮作试验, 探明了大豆胞囊线虫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 得出在明尼苏达自然条件下, 一般需要5年的非寄主作物与抗线虫品种轮作才能使大豆胞囊线虫虫口密度降到不造成大豆产量损失的水平. 通过田间调查和试验, 发现大豆胞囊线虫在高pH土壤里虫口密度比在低pH土壤里高.
5. 测试出轮作作物和覆盖作物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影响: 此为正在进行中的研究项目. 目标为筛选作物或植物可用于农业生态多样化并有效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群体发展.
6. 查明了本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天敌真菌区系及其生物防治的潜力: 通过对明尼苏达大豆地的普查, 得出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内定殖真菌多为土壤常见真菌, 虽然其种类多样性因地块而异, 从总体上看, 胞囊定殖真菌 (卵寄生菌) 在常规大豆栽培制度下对大豆胞囊线虫虫口控制作用不是很强, 达不到有高价值的自然防治效果. 然而, 从田间调查发现, Hirsutella rhossiliensis 和Hirsutella minnesotensis 是二龄幼虫期的主要寄生菌, 并从中筛选出了若干高效菌株. Hirsutella minnesotensis 是一新种, 已被批准为专利生防菌株和技术. 通过与中国专家的合作研究, 本实验室的研究技术促进了中国植物线虫生防的研究, 发现H. rhossiliensis和H. minnesotensis 在中国也很普遍, 可能是一重要的线虫群体抑制因子。

https://plpa.cfans.umn.edu/people/faculty/senyu-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