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张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陈宜张(1927.9- )
陈宜张,浙江慈溪人,是历史学家陈登原教授的长子。1927年9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1946年考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次年转读浙江大学医学院,1951年,受中央卫生部调派,到上海军医大学生理系作高级师资进修员。1953年3月结业。学历上,仍定为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是浙大医学院首届毕业生。1962年9月至1963年3月在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生理研究所中枢神经生理研究室进修。1953年起历任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1999年兼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曾任上海市四届科协委员,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生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主编。文职少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被总后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50年代主要从事中枢神经生理研究。1980年代首先在国际上提出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快速、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受到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被国际权威教科书所引用。主编有《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6册专著。有2篇论文发表后被国际文献引用近百次,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之一。近20年来,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及国家自然科学等奖项。20世纪60年代发现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70-80年代以来,提出了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并阐明了下丘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80年代迄今,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80岁后仍在持续创新。2012年,85岁的他在国内提出“精确细胞生物学”概念;82—87岁高龄,独立撰写70万字的科学著作《突触》,该书被誉为“是站在当代科学发展前沿,对突触研究领域进行综合评介的国内首部学术专著”。

http://www.smmu.edu.cn/_s2/138/list.p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