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景仁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钱景仁(1935年 - )
钱景仁,1935年7月23日出生,江苏省吴江县人。1952年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1953年院系调整到南京工学院,1956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通信与广播专业。
  1956年9月他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在老一辈电子科学家黄武汉教授和黄宏嘉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微波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工作。
  1965年5月在西南电子所从事毫米波波导元件理论分析和设计等工作。1968年2月调至航天部五院504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毫米波波导元件、微带电路等的研究工作。
  1978年2月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工作,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1984-1987年任该系系主任。
  在学术活动方面,他曾多次兼任安徽省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和安徽省通信学会理事,现在他是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和中国通信学会会士。
  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曾担任全国政协第八届常委,安徽省政协第七届副主席,目前仍是全国政协第九届常委。他还曾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安徽省主委,现为名誉主委。
  80年代初,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时,他曾与母校--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的李嗣范教授,一起探讨如何开展毫米波研究工作和电磁场与微波专业硕士生培养问题。1982年曾应李嗣范教授的邀请到母校讲授研究生课程《耦合模理论及其在光纤和微波技术中的应用》,李嗣范教授也曾应他的邀请,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短期讲学。之后,他参加过母校李嗣范教授第一批硕士生,第一批博士生的评审和答辩工作;并且以后又多次参加该专业的博士生答辩活动,十分热情地为母校的研究生培养出力。
  90年代初,他一直关心母校早日建立毫米波国家实验室,并在该室建成后,被聘请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员,继续为母校毫米波事业作贡献。
  钱景仁从80年代初就开始用耦合模理论来分析光纤中的模式变换问题。1985-1986年,在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光电子中心工作一年期间,他首次提出扭转高双折射光纤并获英国专利,这种光纤的分析就是靠耦合模理论来完成。在他离开英国后,他的英国同事用这种光纤成功
  地制成实用的光纤电流传感器,并与他一起获得英国IEE1991年测量奖。
  他从英国回国后,全力从事光纤科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863-409子课题共十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和国际会议上撰文80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生共30余人。
  由于钱景仁的工作成绩突出,他与另一位教授合作的"光纤与微波技术中的耦合模理论"项目获1993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度钱景仁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
  近年来,他致力于耦合模理论在光纤光栅的应用、光纤环形腔特性的研究与应用、掺饵光纤超荧光宽带光源等项目,取得了不少成果。他也特别注意把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把研究项目和校外企业的产品改进结合起来同时也增添了研究的活力。
  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委员,他多次热情地向有关部门反映科技界、教育界的社情民意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积极参政议政,他的一个提案曾被第八届全国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在讨论安徽省"十五"计划时,他积极献计献策,在他的努力下,省政府终于将发展光电子产业列入安徽省信息产业发展重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