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明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郑小明, 教授, 博士生导师。浙江省特级专家。男, 1941年4月生, 浙江慈溪人。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同年留校化学系任教、历任研究室副主任, 化学系副主任, 主任,杭州大学副校长、校长等职、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物理化学,应用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 第11届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10、12届副主任, 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化学部委员,教育部理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环境学教学指导组副组长。现任浙江省科协副主席, 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 浙江省应用化学重点实验室学委会主任,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委员, 《催化学报》、《天然气化学》、《工业催化》编委,《燃料化学学报》顾问、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主编。
多年来主要从事催化理论及实用催化剂的开发研究和教学工作。70年代着重对芳烃选择性催化氧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间(对)二甲苯氨氧化催化剂和集团结构适应理论" 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课题组获先进集体奖。作为主要成员, 他在该项目取得水平突破和工厂中试放大中起了关键作用。"集团结构适应理论" 是催化剂设计的控制论原则, 带有鲜明的创新特色; "涤纶生产新工艺" 1979年获浙江省科学大会优秀成果贰等奖, 该成果用低毒价廉的氧化锌催化剂代替镉催化剂, 在全国小化纤厂普遍推广; "邻二甲苯流化床制苯酐杭A型催化剂" 在国内首次实现了不添加腐蚀性气体气氛下邻二甲苯的沸腾床氧化, 获198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叁等奖。80年代起, 大胆采用浙江缙云天然丝光沸石为载体, 研制了一系列工业有机废气焚烧净化催化剂。其中"NZP-1型催化剂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叁等奖, 省科技进步推广奖等,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全国推广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 为使用单位增收节支3000万元以上并出口日本, 是浙江省首次出口的高技术产品; "NZP-2型催化剂" 有效治理苯酐工厂尾气, 填补国内空白,获国家环保局表彰; "NZP-3型催化剂 1989年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叁等奖和比利时尤里卡发明铜奖; "TFJF型漆包线烘炉排气高效净化催化剂" 已在全国推广应用, 获1994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成果奖。参与负责汽车排气净化催化剂开发研究,现已产业化。
87年开始, 作为客座研究员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访问一年, 师从日本化学会会长田部浩三教授, 涉足固体碱催化研究领域。对结晶氧化镁的催化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首次深测到氧化镁表面的氧脱附现象并将其与碱催化中心的形成相联系,发现了固体碱催化剂表面酸碱中心的协同催化作用。88年回国后, 在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进行"固体碱催化剂活性中心性质调变规律和形成机理"研究. 提出氧化物元素电负性, 晶格距和组成原子集团的情况是影响固体碱性质的三要素; 发现供氧活性, 单电子供出性和固体碱性三者的顺变关系。多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会议、有关刊物所采用。
90年代以来, 还开展了碳一化学催化剂的研究。"合成氨厂半水煤气一步合成二甲醚" 达国际先进水平, 被列为浙江省高校重大攻关课题; "甲烷无氧一步合成苯"取得突破性进展。
物质结构系另一研究方向, 自60年代以来即师从金松寿教授, 进行"选择性分子间引力"的研究。 <六六六的构象与溶媒化> 是提出"选择性分子间作用力"的处女作, 合著<分子间选择性作用力与集团结构适应性(英文)> 获第八届中国图书奖。目前正从事"超分子化学"有关的"分子识别过程中的热力学半定量研究",获1998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还在化学反应动力学方向就溶媒化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等方面做过不少工作。"丙酮浓溶液碘化动力学"受到有关专家的关注。
他先后发表论文近400篇, 合作专著<有机催化>, 〈沸石在催化和吸附技术中的应用〉,合作主编<缙云沸石的开发应用>等。
他曾于1979年被评为"浙江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1982年评为"浙江省劳动模范";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 1989年先后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称号; 1991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促进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奖"贰等奖;1994年被全国侨联授予"爱国奉献奖"。1999年被国务院侨办和全国侨联授予“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特级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