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兴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赵文兴,男,汉族,1951年6月生,山东掖县人.理学博士,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吉林省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现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材料开发部工作。
1974年,赵文兴被推荐进入浙江大学化工系学习。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倍加珍惜。三年时间里,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刻苦学习,几乎每一个节假日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1977年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山东威海平板玻璃厂工作,1978年他考入长春光机所王大珩院士的研究生。
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为掌握更多知识,报效祖国,赵文兴 坚持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学习,晚上十二点钟睡觉。在准备学 位论文时,导师安排的论文题目是进一步研究光学玻璃退火的 理论。这是一个实验工作量较大、实验周期又很长的应用基础 方面的研究课题:由于每做一次实验就需要不停顿地工作24小 时到30/I,H寸,他只有以实验室为家,吃、住、工作均在实验室.、经 过刻苦钻研与不懈努力,这项研究终于取得了明显进展实验 证实了压力作用下玻璃的结构变化对退火光学玻璃光学均匀性 有着重要影响。在此条件下,他采用干涉法进一步研究了在弯 曲加压下进行退火电场的矩形棒状玻璃的折射率热应力效喧. 根据观察到的鱼骨状波纹,发现玻璃的折射率热应力效应与玻璃内部的外加热应力成正比,而与退火条件无关。根据上述工作所撰写的论文获得了1982年吉林省硅酸盐学会优秀论文奖, 并在1982年欧洲应用光学会议上进行了发言交流,刊载在国外 著名学术刊物上:他以自己的顽强拼搏在科研工作中迈出了成 功的第一步。
由于硕士论文成绩优秀,赵文兴毕业后被留在长春光机所 工作二不久,他又被选拔为王大珩院士的在职博士研究生,继续 深入进行光学玻璃退火理论的研究。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研 究了退火炉内部的传热机理和热在玻璃中的传导特性,首次推 导出退火炉内部各点温度与壁面温度的函数关系,确定了理想 状态下退火炉内部的温度分布曲线,推导出有限大玻璃毛胚退 火时的温度响应及亚稳态温度分布的简单数学表达式。在此基 础上,他对光学玻璃尤其是大尺寸玻璃退火的内应力定量进行 了计算,为改进退火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在实验的基础上, 最终实现了大尺寸玻璃毛胚内应力的预测性退火。
赵文兴完成的这项工作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用价值。他 将上述工作所推导出的成果,应用于生产条件下大尺寸光学玻 璃应力均匀性的研究,一面从理论上推导,一面在实验中验证, 终于掌握了大尺寸光学玻璃高精度退火的关键技术,保证了终于掌握了大尺寸光学玻璃高精度退火的关键技术,保证了 260#经纬仪等大型工程任务的需要。
赵文兴经常说:“人的生活好像冲浪运动,需要一次又一次 的冲击,冲过之后,回想起来有些艰苦,但也有乐趣,因为所获得 的东西与所付出的代价相比是值得的”。这正是他科研之路的 真实写照。
1985年初,长春光机所成立光学材料部.并决定由正在攻 读博士学位的赵文兴担任副主任并主持工作,他勇敢地承担起 这副重担。既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又要承担起筹建光材部 的工作,担子之重,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但赵文兴并没有 退缩,他重新安排了自己的工作学习时间,白天抓生产技术管理、基本条件建设和产品经营,晚间做博士论文。从1985年3月至1987年5月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每天晚上都工作到深夜, 有时甚至通宵,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论文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从1978年到现在,赵文兴已在长春光机所连续从事光学 材料科研工作二十余年,收获甚丰。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 表有关光学玻璃精密退火方面论文10余篇,负责组建的光学 玻璃二次压型生产线高速、高效益地完成了从1988年7月开 始筹建,到1989年正式投产,一次成功的过程。在新型光学材 料研究等方面,建立并完善了优质大尺寸光学材料的超精密退 火工艺,自行研制了检测仪器,实现了各种特种光学玻璃的规 模化生产及市场开拓。他还承担并完成了若干项国家重点工程 用大尺寸、超大尺寸光学玻璃的研究工作,在技术改进方面取得同行公认的重大进展,某些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确保了国家攻关项目的顺利进行。
人生,惟有奋斗和奉 献才是亘古的真谛。赵文 兴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已 取得累累硕果。实现了报 效祖国的夙愿,但他并未 满足。他认为,人生在世, 最大的幸福就是不断地奉 献和不懈地追求,他将朝着新的目标不停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