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勇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1970年7月14日生,2002年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生物化学博士,2002年9月至2008年4月哈佛医学院博后,2008年4月至2014年1月任哈佛医学院讲师,2014年任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究员。
主要成就:直接揭示组蛋白H2AX控制有效的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同源重组,“规划”修复途径的选择,并发现结合蛋白MDC1介导它的同源重组功能;首次确定53BP1在非同源末端连接途径中的作用,帮助阐明它与乳腺癌基因BRCA1在DNA末端切除中的反制效应;通过详细的生化分析,发现了一些新的由DNA双链断裂诱导的H2AX修饰;利用自己设计的一个新的非同源末端连接的报告系统,发现在哺乳动物细胞中Mre11是一个重要的非同源末端连接的因子,终结了关于Mre11对哺乳动物非同源末端连接中的贡献的长期争论;此外,还发现,在包括依赖于H2AX的针对3‘-外伸端末端的同源重组中,ATM是可有可无的,改变了人们对ATM同源重组职能的理解,然而近来发现Cas9和Cpf1诱导的同源重组需要ATM,提示CRISPR基因编辑的DNA双链断裂修复原理有其独特性。目前总共发表28篇论文,其中SCI论文27篇,第一作者8篇,通讯作者4篇。在这些论文中,1篇Mol Cell文章受到Faculty of 1000 专家的高度推荐和评价,2篇(Nat StructMolBiol和Cell Cycle)受到各自对应的同一期杂志的新闻与观点 (News and Views)的重点评论。并为Nat Med,Nat Cell Biol,NatCommun,PLOS Genet,Nucleic Acid Res,Oncogene,Mol Cell Biol和Mut Res杂志审稿。

教育工作经历
1996/08-2002/07,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生物化学博士
1999/09-2001/07,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Columbia,工商管理硕士
1992/09-1995/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硕士
1988/09-1992/7, 北京大学,植物生理学学士
2014/02-至今,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及附属邵逸夫医院研究员
2008/04-2014/02,哈佛医学院讲师
2002/09-2008/04,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博士后
1995/07-2002/08,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物学助理研究员

所获奖励
2014 浙江省千人
1996 Margaret Cheng Scholarship,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
1995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

主持的相关项目
2016-2018,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肝癌个性化治疗模式研究》
2015-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癌药物PARP抑制剂获得性耐药的进化研究》
2015-2017,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种子基金,《肝癌循环肿瘤DNA富集、检测微流控芯片研发》
2015-2017,浙江省新生儿疾病诊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小儿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神经元退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http://itm.zju.edu.cn/CN/lab.asp?t1=125&t2=180&t3=266
http://scu.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58914&object_id=5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