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祥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天堂安详
金普森

天祥,说好你送我,怎么变成了我送你了呢?白头送黑头,悲哉痛也!
  詹天祥少我11岁,是杭州大学历史学系“文革”后恢复招收研究生后第二届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师从毛昭晰教授。在读三年,品学兼优。我时任历史学系副主任,并主持历史学系党总支工作。1982年天祥获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系任教。1984年我任系主任,丁建弘、郑云山任副主任。1986年丁建弘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行前提出辞去系副主任,推荐詹天祥接替他的行政兼职,我表示同意。报学校后,校长批准丁建弘的请求,任命詹天祥为历史学系副主任。
  到1993年年底,我在系主任岗位上干了10年,天祥在副主任岗位上干了8年。我与天祥本职是教师,却成为“文革”后兼任历史学系主任、副主任最长时间的人。
  天祥是我任系主任期间最得力的合作者之一。他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讲授世界史前史,得到学生好评。他克勤克艰完成系行政分管的工作外,还替我代做了系主任应做的工作。那些年,除教学工作,指导研究生外,我的科学研究任务很重,社会兼职众多,出差次数频繁,有时10天半个月的,天祥代理了系主任的工作。他办事认真,处理得体。我出差,系里的一切,有詹天祥和胡为民,我很放心。
  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我任系主任期内,有党的专职书记胡为民,先后兼职行政工作的郑云山、丁建弘、詹天祥、陈仰光、赵世培、方新德、杨杰等老师,齐心协力,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历史学系的建设。专业设置从单一的历史学专业,创建了历史教育、档案学、文物博物馆学、图书馆学等专业,师资队伍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引进了一批学有成就,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全系教职员工80多人。除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区域史与国别史硕士点外,创建了中国近代史硕士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
  资料室成为全校藏书最多,管理最好的资料室,文物室新添了新藏品。一批年富力强的党政领导班子,团结教职员工,弘扬奉献精神,发挥正能量,把历史系建成教学有序,学习、学术成风,科研成果累累,历史学在全国高校中排名在10名左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天祥是出力最多,奉献最大者之一。
  天祥为人厚道,待人真诚,办事认真,是师生公认的。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人处世的淡定。他青年期浪费在“文革”中,中年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行政管理上,占去了他学识研究的时间与精力。凭他的聪明才智与文化功底,绝对可以成为同辈人中出类拔萃的专家学者。我多次同他谈起职称的事,他许多同辈、晚辈都晋升教授了。他说对他们表示祝贺,而自己这些年失去了不少时间从事论文写作,影响了学术成果,但是把历史系办好也是值得的。
  得失是连在一起的,有得才有失,有失才有得。他在历史系的几年,得到的是历史系建设上了新台阶,失去的是做学问的时间。90年代初,根据他的学术成果,数量比不上晋升者,质量上可不低于他们。我建议他申报晋升教授职称,而他却说,教授职称有限,让我的同龄人,甚至比他自己年轻的人上,我不愿意去争这个有限名额。天祥的道德文章洁如玉,他的淡泊、宁静,值得尊敬。
  天祥患病住院,我前去探望。探望时我带去刚写就的《八十人生悟》,其中写道为人随遇而安,俯仰无愧,年纪大了要学会舍得,懂得放下。天祥看了说:“金老师也写出了我的心迹”。并要我把文稿留下给他。而后虽通电话,但那次见面却成永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