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太和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董太和(1916—)
董太和,光学及光学工程专家,我国光学专业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他为我国培养光学专业人才作出了贡献。近30年来,他在生理光学与色度学方面的研究论述,受到国际颜色学界的认同。

董太和,祖籍浙江舟山市,1916年在上海出生于一经营机械工厂的家庭,这个家庭的基业因地处上海的虹口区,后在1937年8月13日日寇入侵上海时全被炸毁。董太和1934年毕业于上海天主教会开办于1863年、以教学英文为主的圣方济学院(今上海北虹中学),因系高材毕业生(Honour),即免试进入当年按英国学制创办的雷士德工学院(Henry Lester Institute)机械系(该校在太平洋战争后被侵沪日寇视为敌产而停办)。董太和1936年因已在英国办好人学手续,雷士德院方也给予推荐,去了英国留学,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学位。董太和在年青时,深受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和晚清郑复光的《镜镜詅痴》(一本本国学者自著的光学、光学仪器和色度学的经典专著)两书的“格物致知”的思想和孟子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雷士德工学院取其中的“苦心志,劳筋骨”作为校训)的明训,这些都成为他一生踏实工作和学术作风的基础。30年代又是新兴的光学分支中的光学仪器迅速发展期,而此时的中国,却无光学工业可言,因此董太和在英专门师从L.C.Martin 教授研习技术光学、W.D.Wright教授研习色度学和 A.E.Conrady教授研习摄影镜头设计理论。他也问道于人称“生理光学之父”的法国Y.Le Grand博士研习生理光学。Wright教授是历史上制订能对颜色的三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进行单项和综合定量测量的国际照明学会(CIE)第一个《1931 CIE RGB色度测量标准系统》的制订人,因而半个多世纪来,受人尊为“伟大的颜色学家”。因此,董太和在颜色光学方面有了一定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董太和1940年绕道美国回国后,自1942年起,先后在广西大学、武汉大学、英士大学、浙江大学等校任机械工程学系及光学仪器学系教授至今。1948~1949年任英士大学机械系系主任。1949年上海解放,他由浙江大学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部门工作。其间,他写成并出版了三卷本的《工程与军用光学仪器》。后因浙江大学成立光学仪器专业的需要,他被调回浙江大学任教并兼光学仪器专业主任。1984年董太和经国务院批准为光仪专业博士生导师。1986年他已72岁,经批准离休,但仍回聘至1989年才全面离休。此后在各个方面一直受组织上多方面的关怀和照顾,至今未已。
董太和在浙江大学的40年(1949-1989年)中,长期致力于精密机械及光学仪器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但由于某些历史原因,他曾未能从事专业工作达22个年头,仍然在普通工作之外兢兢业业、埋头于他默默无闻的新、旧文献堆中,为以后“复出”创造条件。他自1980年以来的工作,除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外,主要侧重于视觉科学中的色觉理论及体视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也使他自己成为国内有关立体照相、电影、电视问题的主要解答人。诚如我国《现代科学仪器》杂志1997年第1期为浙江大学光学工程学科成立45周年所写的贺词说的那样:“在这支队伍中活跃着一批学术带头人如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董太和教授,为光仪系的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建立和运作,作了很大贡献。”
生理光学是生理学、物理学及心理学之间的一门边际学科,而它又关系人的视觉和知感能力,也是21世纪生命科学时代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董太和于1980年就会同解兰昌副教授率先在工科院校的浙大光仪系开设本科生的“生理光学”课程,并建立“生理光学及视觉功能实验室”,从事视功能、色觉及色度学、体视学、眼科仪器等的研究,经数年的努力,曾写出了一些引起中外学者重视的论文和成果,从而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来访和学习。可惜,由于主持人董、解两人相继退休,更因缺乏经济效益,该实验室已于90年代后期“摘牌”。
董太和及其博士研究生金文英女士研究了我国《十三经》及其他典籍中有关颜色科学的记载。就对颜色的认识和数量、颜色的标准、色盲的发展和类型、色后像、官兵服色的规定,甚至分解颜色的色立体图解等方面,中国古代的发现、认识、记载,在有根据的对比之下,均较西方的要早、要精、要多。因此写成论文《中国古籍中有关基本颜色科学的最早记载》,提交1989年的国际颜色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此文一出,立即引起不少学者的重视,著名的德国颜色学杂志《DIEFARBE》全文刊载。Wright 教授在他担任由8个国家的颜色学会在美国联合出版的双月刊《COLOR research&application》的专栏“TALKING ABOUT COLOR”主笔的1989年12月号上著文,以“本栏关于中国……”(This column about China……)作为开场白,畅叙他与董太和教授在阔别半个多世纪后,那年在法国一次国际色盲会议上相遇的高兴情绪,接着就谈董—金的论文对世界颜色科学的影响,并认为这是使世界颜色学者认识中国古代成就的很好文章,他在文内还埋怨德国《DIE FARBE》的主编Richter教授抢先于他发表了董—金的论文。后来他又写信给董太和说:在中国有像董—金这样的两代学生,是他的骄傲!
董太和在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果。
例如光学仪器的镜头存在的“中心偏”(decentration)现象,一直阻碍着成像质量的提高,由他负责在教研组内合作完成的、在镜头装校时纠正中心偏的专用设备“LC-1型激光干涉定中仪”。又以厂校合作方式,将此仪器开发用于工厂。这一成果先后获得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还以校校合作方式研制成“兼容立体彩色电视系统”,1991年获美国发明家协会特殊成就奖。又如以他的理论为指导,校校合作研制成“补色法彩色立体广播技术及理论”项目。还有,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牵头,董太和负责理论部分,多方合作攻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颜色体系及标号”重大项目,经长达七年的研究和工作,于1995年完成并通过国家鉴定。
董太和以他渊博的光学、光学仪器的理论知识以及有成就的科研、教学工作,受到了国家的肯定。他于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光仪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在1982~1990年8年中,在他指导下,有5名硕士生、11名博士生、2名博士后毕业。博士后中一名就是来自法国的博士在董太和的“生理光学与视觉功能实验室”内完成其视觉的电生理学研究课程的。董太和于1990年获得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并被批准从1993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他又获得浙江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颁发的“为博士生教育事业作出贡献荣誉状”。浙江大学经国家批准于1995年建立“光学仪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个人与学校获得的荣誉,是他一生所作贡献的回报。
董太和的声望,在国内光学界已久负盛名,在国际光学界得到肯定和推崇。上面介绍过的“最伟大的颜色学家”W.D.Wright教授对他著文作过推荐外。1884年美国“学会间颜色联合会”(ISCC)会刊第289期对作为会员的董太和在中国的颜色学术工作作了报道,为其翌年出访欧洲作介绍。
1985年6月,董太和出访欧洲,连续参加了三个国际会议和应邀在两个大学作短期讲学和访问。他先在法国巴黎以观察员身份出席国际照明学会CIE(因当时我国尚未加入CIE)的视觉与颜色分会会议;再以中国颜色科学代表团顾问身份陪团出席在摩纳哥大公国的蒙特·卡罗举行的国际颜色学会(AIC)第五次大会和办理中国光学学会颜色光学委员会加入AIC的手续。AIC 的多位负责人也多出自早年Wright教授门下,也是董的相识同学,因此,中国代表团在会上受到极大的欢迎。几个“颜色大国”,如瑞典代表团设宴,法国代表团举行联欢,英国及美国代表团团长等在闭幕宴会上向中国代表团祝酒等友好表示。此外,瑞士已退休的国际著名白度学家E.Ganz博士特地从家乡赶到蒙特·卡罗与董太和叙旧,共论董的论文《中国的白度学研究》。AIC会后,董太和又去法国的阿维尼翁出席“国际色盲及防治组织”的年会,就在此会上与其阔别半个多世纪的业师Wright教授重晤。
董太和在阿维尼翁会后,应巴黎第六大学光学研究所之邀请作为期一周的主题为“光学滤波器”的讲学及访问,同时访问了法国应用物理研究所。他有幸有此机会,见上别了五十多年有病的所长Y.Le Grard博士的最后一面,因为Grard博士于两个月后去世了。之后,他又转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应皇家理工学院以“彩色摄影的色调”为题作一周的讲学及访问,会场门口升起中国国旗隆重欢迎。董太和的这些国际交往不仅重晤和结识了许多在颜色及视觉领域里的国际著名学者,而且扩大了西方学者增进对中国的认识和友好往来。如历任CIE和AIC主席的德国建筑材料研究所(BAM)的Ⅱ.Terstiege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RIT)的G.Tonguist教授,他们曾分别数次到浙江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讲学、访问。
董太和在80年代就热心于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如浙江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及有关大学、研究所的兼职教授或客座研究员等职务。他在1986年离休后,仍在一些社会团体或政府职能机构如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的白度标准工作组、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照像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油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担任顾问。他还担任中国民主同盟浙江省委员会顾问以及天主教浙江省教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积极发挥余热。
在国外学术团体中,董太和是:“国际生命科学中光学学会(OWLS)创始人委员会委员、国际颜色学会(AIC)第八届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美国学会间颜色联合会(ISCC)、英国颜色组织(CG)及加拿大颜色学会(CAC)等的会员。
董太和的为人主旨是:勤奋学习,不计得失;默默耕耘,老骥伏枥。他又本其较好的中、英文基础,离休后仍在涉猎文、史、哲方面,看来,他就是个脑不停、手不停为学术倒空其所有后才心安的人!
1996年,董太和教授80岁时,他一再辞谢浙江大学光仪系要为他举办庆祝八十寿诞暨学术研讨会之举,但仍收到包括中国光学学会、重庆大学、光学界著名学者、国内外友好和各校校友的大量祝寿信电诗文。其中最足以表达董氏离休后的晚年生活的寿诗为:
灯寒夜静发萧萧,白首攻关不折腰。
海角天涯桃李颂,大师寿涌浙江潮。
(陈景惠)

简历
1916年 在上海出生。
1934年 毕业于上海圣方济学院(现上海北虹中学)。
1936年 毕业于上海雷士德学院(因去英国留学,提前离校)。
1939年 获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
1942年 任广西大学机械系教授。
1945年 任武汉大学机械系教授。
1948年 任英士大学机械系教授。
1949年 任浙江大学机械系、光学系教授。
1949年-1954年 由浙江大学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部工作。
1954年 任浙江大学光学仪器系教授(兼任光仪专业主任)。
1986年 在浙江大学离休(回聘至1989年)。

主要著作
1 董太和.凸轮学.上海:上海龙门书店,1951.
2 董太和.球辊轴承—原理、设计、应用.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52.
3 董太和.间歇运动机构原理.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53.
4 董太和.工程与军用光学仪器(上、中、下).上海:上海大东书局,1954.
5 董太和,解兰昌.白度计算公式的发展及其应用概况.中国化工学会涂料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0 (合著).
6 大越校敬(日)著.三维成像技术.董太和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7 董太和,余中如等.激光干扰视力检查人眼视网膜共轭干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83;英文本发表于《MICONEX 1983论文集》(合著).
8 Dong Taihe, Ya Zhong Theory & structure of a novel laser interferometric lentring. Proc. SPIE, 1983, 398.
9 Dong Taihe, Chen Xiangzhen. The principle and structure of SAP (Strehl-Abbe Plate) and its quantitive measuring application to microscopic objective examination. ICO-13 Conference Digest, 1984, 566~567.
10 Dong Taihe, Lin Dan. Theoretical reasarch of Fabry-Perot system with Gaussian bea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optical system centering technology. Proc. 1985, 599.
11 Dong Taihe, Xie Lanchang. The invenstigation of whiteness in China. .DIE FARBE32/33,1985~1986,395~403.
12 Dong Taihe, Lin Gang Design and experiment of a novel full compatible parallactic 3-D color TV system with Grassmann’s color law and Land’s retinex theory. MICONEX’88 Proceedings, 252~257 (X’88 Proceedings, 252~257 (合著).
13 Dong Taihe, Tin Wenying. A chronicle of the discoveries of elementary color science in the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DIE FABRE 35/36, 1988~1989,259~268(合著).
14 董太和、金文英.中国古籍中有关基本颜色科学的最早记载.中国科技史料,1990,11(2).
15 The new laser sensing system for underwater three-dimensional scenes.MICONEX’90 proceeding,264~269.
16 董太和,游龙翔等.视觉系统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及其数学模型的空间频谱分析.中国神经网络首届学术大会,1990.
17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the visual path and its optical implementation.ICO-15 Conference Digest,1990.
18 董太和等.视觉神经元感受野的数学模型及其空间频谱响应特性研究.生物物理学报,1991,7.
19 董太和等.视觉神经元空间和空间频谱响应特性:空间定域性.第2届中国神经网络学术大会论文集,1991.
20 董太和等.人眼深度运动知觉的研究.北京大学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实验室年报,开放课题论文专辑,199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工程技术编 自动化仪器仪表卷 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2001.02. 第18-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