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兴邦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兴邦(1923~ )
陕西省耀县人,194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边政系,学习民族学、人类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毕业后,于同年入浙江大学人类学系为研究生,1950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从事史前和殷周考古研究,1961年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75~1976年在陕西文管会、博物馆工作。1976~ 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兼任第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84年后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历任该所所长、名誉所长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社科联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省秦文化研究会会长、省轩辕黄帝研究会副会长、省轩辕黄帝陵基金会副会长、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被推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参加并主持过较重大的几次考古发掘工作,其中较重要的有1954~1957年半坡遗址的发掘,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在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清理出大型原始聚落遗址。
在进行发掘工作的同时,结合社会史的研究作了较深层次的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主要的学术成果有:对下川遗址的发掘和分析研究,为探索从旧石器时代文化向新石器时代文化的过渡,弥补了重要的一环;白家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为仰韶文化的发展揭示了发展演化的轨迹;半坡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并结合其他遗址资料对仰韶文化的社会经济形态的面貌、文化类型、彩陶的变化和规律作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该文化长达三千年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在中国原始彩陶的研究方面尤著成果, 对中国彩陶产生的本土性及演变的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生活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深层次的探讨,为学界所称赞;重视利用考古材料来复原氏族社会结构,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齐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探讨了中国历史上私有制的产生和国家与文明的起源问题;研究中国史前文化过程中,提出建立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较完整地体现了中国氏族聚落文化发展的相互联系及发展规律。
主要著述有:《西安半坡—原始氏族公社聚落遗址发掘报告》《半坡氏族公社》等专著。主要的论文有:《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及有关问题》《黄河流域原始社会考古上的若干问题》《从考古学文化探讨我国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问题》《下川文化的发现及其有关问题》《前仰韶文化的发现及其意义》和《中国新石器时代生态环境的考察》等数十篇。此外,在殷周、秦汉及唐后期各代文化研究上将有著述。现在正从事于唐代帝王陵的调查研究和发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