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广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彦广

兰州大学化学系学士(1981-1985)、硕士(1985-1988) 和博士(1990-1993),浙江大学博士后(1994-1995)及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1997-1998)。1988-1993年任天津大学化学系教师,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10月至今任浙江大学化学系教师,1998年晋升为教授。曾任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1999-2005; 2010-2017),浙江大学理学院副院长(2005-2009),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2002-2010)。现兼任浙江省化学会理事长(2010-迄今),中国化学会理事,《高等学校化学学报》、《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应用化学》和《大学化学》等期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7-迄今)。主要从事有机合成化学以及药物化学研究, 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编著教材、专著5部。获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11)、宝钢优秀教师奖(2009)、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003)和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9)等奖励。

多年以来,王彦广教授一直担任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负责人、“有机化学”课程的主讲教师、和‘化学与人类文明’的主讲教师。对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课程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实质性贡献。
  作为综合化学实验课程负责人,他将综合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由原来的“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提升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素质”的高度,建立了以问题为导向、以开放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网络化管理、综合考核等为手段的研究性实验教学模式,对原有的综合化学实验内容进行了深化和重组,实验内容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规范和条理,涉及学科发展前沿,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有效途径。
  王彦广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基础研究,曾系统研究了一些缺电性碳中间体的形成和反应性规律,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这些活性中间体的串联反应和新合成方法。这些串联反应提供了由简单易得的原料一步构筑多种杂环和碳环化合物的新方法,具有简捷、高效等优点,其中一些新合成方法在药物和天然产物的合成中具有潜在的应用。王彦广主持国家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973计划子课题和863计划课题等国家级项目8项。迄今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其中30多篇发表在J.Am.Chem.Soc.、Org.Lett.、J.Org.Chem.、Adv.Synth.Catal.等国际著名期刊上;获授权专利10项。
  作为化学系主任,王彦广曾亲自担任化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和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全面推进了化学系的基地建设和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化学系本科教学在全国乃至国际上的地位。他曾对实验中心的硬件条件建设作了大量工作,同时还对实验教学管理体制进行了深化改革,对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三个层次课程提出并实施了课程负责人和实验室主任共同负责的“双轨”负责制,凝聚了一批优秀的教授参与实验教学,为实验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实验室更好的建设提供了的保障。通过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并结合学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了团队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院结构,使得团队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https://person.zju.edu.cn/orgw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