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东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王启东(1921-2019)
王启东,机械工程学、金属材料学专家。浙江黄岩人。1921年9月生于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琎(字季梁)为著名化学家,教授。母亲孙多薏为优秀小学教师。193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1941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全面爆发,上海形势很紧张,于是毅然离开上海经香港、广西转入西迁至遵义的浙江大学,就读机械工程专业。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取得学士学位,并留校任助教。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1946年随浙大回迁,路过上海时,恰逢国民党教育部以考试选拔公费留学生。他即去报名应试,因成绩优良被录取,派去美国学习机械工程。用了一年时间就在斯坦福大学获得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硕士学位。1951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机械工程学博士学位。系主任亲自挽留他在该系任教,但他响应新中国的召唤及父亲的教诲,决心立即回国,当时因朝鲜战争,中国志愿军大胜联合国军,美国政府下令严禁在美学习理工科的大陆留学生回国。当时禁令中还允许香港及中国台湾的留学生离境返乡。王启东恳请在香港的亲戚以他妻子张苏澄的身份电告美国国务院及爱荷华大学留学生管理处,称王启东全家已移居香港,希望他尽早回港帮助解决家中的经济困难。用这样的方法方得允许离美。因怕美国政策的改变及秘密泄露,未敢再等半月参加博士毕业典礼,即赶赴旧金山乘轮船经香港返回祖国大陆,在浙江大学任职至今。
回国后他服从国家需要三次转专业,1953年在高等教育全面学习苏联思想指导下院系调整中自热能工程转至金属热加工工程中的铸造工程专业任铸工教研室主任。在大学中转专业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当时又只允许使用俄文教材,并要浙江大学当年就开始招铸造专业学生。王启东认为既然主持开办该专业,国家又急需该专业人才,就要对国家负责,对学生负责。王启东就与铸工专业的教师一同突击学习饿文,开始翻译铸造专业俄文教材编写铸造专业学生用的讲义。他每年暑假去到哈尔滨听苏联专家讲课,把他们的教学法带回到浙江大学传授给同组的教师。为了不使因语言文字上理解有误而把误解的内容写入讲义,他请还在美国工作的姐姐与姐夫购买并寄回来整套的美国铸造专业教材。供同仁们写讲义时参考,写出的讲义上不会出错。为了掌握实践知识,他与同事们总是挤出时间下到铸工车间从事第一线的生产劳动,由之获取第一手材料并向工人老师傅及技术人员虚心请教。经过二年努力,他们专业课、实验课、实验室都办成了国内一流的,引来不少他校同专业老师来参观学习并为许多省市的大学代培教师。他这种不计个人名利的奋斗精神负责态度很值得大家学习。在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他又接受新任务为浙江大学开办冶金系,他自己又转向冶金学中的钢铁冶炼及冶金炉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9年为发展我国的新型功能材料他向浙江大学建议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校党委同意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后他又转向储氢金属材料及氢能利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开办这些新系新专业,他是以同样负责的精神,同样的努力奋斗把专业与系办好,在开办这二系时,王启东还采用大力向国内外名校,名师学习,迅速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在开办冶金系时他选派有关教师去北京钢铁学院、东北工学院、中南矿冶学院向对口的名教授学习有关课程教学方法,教师水平迅速提高,使学生收益不少。
在开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时他选派有关教师去MIT,University of Michigan,Wisconsin University向对口的名教授学习,在回国后的六十余年中,先后主持创办我国第一批铸造专业,浙江大学冶金工程系及我国第一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在开办系的同时他还主持建立浙江大学金属材料博士点及浙江大学研究生院。在浙江大学任教的这些年中先后任浙江大学机械系铸工教研室主任、机械系副主任、冶金系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任,并兼任国务院学会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中国铸造学会理事,浙江省科协副主席、名誉主席,浙江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浙江省人大常委会五、六、七、八届副主任,分管教育、科技、文化与卫生方面的工作,全国人大第八届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曾获竺可桢优秀教师一等奖一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奖一次,2004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工学院“杰出工程校友学院成员”荣誉称号。
王启东教授在下列四项研究与开发方面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1)在铸造冲天炉过程强化研究方面(1958-1965),他所提出的《用冲天炉网状特性曲线比较各种强化措施》对规范冲天炉的强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高速钢复杂刀具精密铸造方面(1972-1976),他从事研究的钨钼钒系铸造高速钢及用失蜡法铸造复杂刀具的工艺皆无偿的提供给多家工厂使用,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次;
(3)储氢金属及其应用研究方面(1978至今),他率领的研究组研制的富镧混合稀土 镍储氢合金价格低廉,只有世界上通用的镧镍五合金(LaNi5)的一半左右,但性能十分相近。可应用到氢的储存,净化,压缩,制冷空调与镍氢电池等方面。他发明的用球磨法生产富镧稀土一镍电极材料的活性极佳,较之熔炼法制作的电极材料活性高出很多,引起世界上同行的赞誉与关注。在储氢金属材料研制中获得15项专利。国家发明四等奖一次、浙江省科技发明二等奖两次、三等奖两次,并发表了论文480余篇。该研究小组水平现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氢能利用与推广研究方面(1998至今),王启东教授致力于研究氢能利用已多年。开发与推广适合我国现状的氢能源工作,他与浙江大学多个研究小组由使用工业副产氢开始,扩展到使用农业及城市固体废弃物以热裂解法及微生物法制氢,再发展到使用各种可再生能源(如风力、水能)发电,电解水制氢,制得的氢或氢氧混合气作为车船内燃机中燃烧促进剂或辅助燃料,可有效地节约汽油或柴油的用量,并有效的减少车船对大气的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再扩大到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及小型独立电站,这工作得到美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爱伦·迈克笛亚密德(Alan G. MacDiarmid)教授的热情赞扬,为此他于2006年5月专程来杭州会见王启东教授讨论合作事宜。目前他虽然已有九十三岁高龄,但他仍与内燃机实验室合作系统研究怎样最合理利用内燃机自备发电机发出的直流电电解水后将得到的氢氧混合气(布朗气)加大内燃机的功率并降低油耗。他们在系统试验40kW柴油机导入lL/min布朗气时发现只要使用部分功率(小于95%即可)并使测功仪允许柴油机在加入布朗气后功率的变化,则可在不增加油耗下获得2%-6%的功率增长并降低废气中的污染物。故使用少量布朗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油措施,不应当简单地用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否定这项对节能有用的技术。
王启东在高等教育中大力提倡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新学科与新研究方向。为之他大力推动浙江四所最好的大学合并成新浙江大学。在他的大力宣传与推动下李岚清副总理亲自主持下四校在1998年合并。
王启东教授在高等教育工作方面除致力于办好教育研究型的一流大学外,还积极提倡与推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建立紧密结合各地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类似美国扯区学院的高等学校。1982年时他曾大力推动成立杭州高等专科学院并努力促使与德国下撒克森州职业学院互访交流。该校现已发展为浙江科技大学。2005年他与美国加州奥罗内社区学院联系并促使与浙江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结为姐妹学校,共同建设浙江台州社区大学。该校目前正住迅速成长中,并于2007年11月召开我国第一届“中国社区大学国际论坛”。
2019年7月29日,王启东在杭州因病逝世,享年99岁。王教授将自己所有的光和热毫无保留的奉献在教育与科研上,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教育与科研工作者学习,也值得每一个正在为中国梦而努力的人学习。

经历
1921年9月27日出生于南京。
194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同年留校任教。
1947年,公派赴美留学。
1948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
1951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1951年初回国后,在浙江大学任教至今,历任冶金系副主任、主任,机械系副主任。
1953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是民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曾任民盟浙江省委会宣传部部长、副主委、主委。
1978年,任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
1978年至1984年,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1984年至1993年,任浙江大学顾问。
2010年,退休。
2019年7月29日,在杭州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