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成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男,IEEE Fellow,高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0年1月生于义乌稠城镇。1975年毕业于义乌中学,1977年考入浙江大学。1981年考取由李政道先生倡议的中美名校物理联合招生计划。1983年获得美国威玛丽学院物理硕士,1987年获得物理博士。1989年起供职于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1994年加入美国籍,1995年起任美国商业部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公务员,高级研究员兼博士生导师。
在美国长期从事研究原子物理与精密电磁测量,在原子物理方面研究包括负离子结构,负离子碰撞机理,离子与半导体表面的碰撞,电子在气体中的运动及吸附,气态电子学等离子体化学及在半导体表面处理的应用。在精密电磁测量方面的研究包括精密绝对电容测量,国际电单位及有关物理基本常数,单电子晶体管,量子霍尔效应及量子欧姆定律。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多次参加和组织国际气态电子学会议及国际测量学多边合作委员会会议。王一成的学术合作者及博士后来源分布世界各地,包括瑞士、德国、法国、英国、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巴西、南非。
王一成善交各界朋友,酷爱网球,任地方网球队队长,经常通过组织网球比赛,研讨在美华人对祖国统一的积极观点。

https://www.nist.gov/people/yicheng-wang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王一成,男,1957年12月出生,浙江省温岭市人 ,1982年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一直从事畜禽传染病防治技术研究工作,侧重于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技术研究,曾赴美国和澳大利亚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多年。现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兽医研究室主任、博士后工作站导师、南京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浙江省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长、浙江省免疫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传染病学分会理事。先后主持和参加省、部、国家等科技项目20多项,获各级科技成果8项,发表论文40余篇。
2017年9月12日,王一成因癌症去世,年仅59岁。

提起猪,不少人眼中浮现出的,都是小猪粉嫩娇憨的形象:拱着个小鼻子,对着你哼哼直叫;圆滚滚的小身体,随着小短腿在地上跑动,一颤一颤的,让人不禁心生欢喜。最近票圈也因为一只叫佩琪的小猪沦陷,佩琪竟成了我们最爱的表情包!
可是,当小猪携带上某种不知名的病毒,浑身散发着恶臭,甚至纷纷死亡,在你眼前的不再是昔日的表情包宠儿,而是一堆望而生畏的尸体,你还会一如既往地靠近它们吗?
然而,这位浙大学长——王一成,两次留学国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毅然回国,接近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病死猪,成为了一名大师级的畜牧专家!
对王一成而言,养猪场就是他的“战场”。因为工作过于辛劳,王一成先生被诊断为胃癌晚期。2017年9月12日,因癌症去世,年仅60岁。
一生为农,直至生命终结。

确诊后的30天——隐瞒病情,坚持工作,一生为农
“请如实告诉我,还有多长时间?”拿到诊断报告后,王一成从医生处得到的答案是,不治疗就几个月,早治疗也许还有几年时间。
但是,王一成却没有选择马上接受治疗,反而让医生帮助保密病情。接下去的30天,王一成去干什么了呢?
确诊后的第二天,王一成跟平常一样出现在研究所里,给实验室里正在进行的实验数据做记录,给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不同的是,他还抽出一定时间写在研课题的结题报告,给课题组成员交接未尽工作……
一个月后,王一成病情已经严重到无法吃饭,这时他才在向所里递交工作以来的第一张病假条。这时,他手头的工作基本都已交接完成。
胃癌晚期!!!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一般,震惊了每一个人!“为什么一个月前不请假,你搞这行的,不知道哪怕早一天都至关重要吗?”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所所长鲍国连正激动地对王一成咆哮着。
相比周围同事们的震惊和不理解,王一成显得十分“淡定”。就在请病假的前一天,王一成接到了海宁猪场场长华卫东的求助电话,他立马驾车前往。一踏进猪场,王一成就抓起一头三十多斤的病猪,右脚踩住猪后腿,左手拎起前脚,手起刀落……一上午解剖了10头病猪,逐一取样,一直忙到中午。华卫东回忆道,当时留王老师吃午饭,他拒绝了:“时间紧,要赶回实验室检测。”
其实,王一成当时胃癌肿块堵住幽门,无法吞咽。回到杭州后,王一成已虚弱得让家人扶着才能上床休息。请假后,王一成依旧没放下工作。5月21日,鲍国连又在实验室看到了他。“我知道他为什么来,这里有他永远放心不下的事业。”浙江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汤勇说,即使在医院病榻上,王一成仍挂念着实验数据和学科团队的建设。
他的梦境中,他颤巍的话语里,无不是对疫病诊疗研究的数据、实验:“我还有很多有价值的数据没整理出来,研究生的论文还没有修改好,还有很多事没做好,人生的句号没有画圆。”

大师级的“屠夫”,放弃海外优渥科研条件和更容易出成果的基础研究,转向临床
王一成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浙江农业大学兽医专业),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赴澳大利亚学习。在当时,能出国访学的科研人员凤毛麟角。1997年,王一成又赴美国学习。
两次出国,王一成在国际顶尖病毒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研究成果文章。共事多年的同事认为,当年以王一成的科研水平完全可以在国外的高校科研机构留任。但是王一成依旧选择回国,并为浙江省农科院的动物分子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刚到农科院,王一成从事的是基础研究。科研圈里的人都明白,做基础研究更有机会发文章,更容易功成名就。
多年来,王一成主持参加了30多项课题,由他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省部级成果有9项。在动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王一成绝对是浙江的大师级科学家。
但在做了近20年研究的王一成却作出了转向临床的决定。这一决定源于很多疫情暴发时,养殖户受损后绝望的眼神。
王一成的学生李军星回忆道,“王老师总说如果人人都去做基础研究,那些不懂技术的农民怎么办?基础研究可以让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高校去做。”
从实验室转到猪圈里工作,对王一成的挑战是巨大的。因为,他是一个有洁癖的人,每天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洗澡,然后才坐下来。做临床需要经常去猪圈,还要与病死猪亲密接触。就连他的妻子都难以理解,一个有洁癖的人如何能够忍受的了又脏又臭的工作环境,还如同屠夫般不断解剖病死猪。
就这样,一名大师级的“屠夫”就在又脏又臭的猪圈里诞生了!

哪里有疫病,就往哪里跑
“只要我们有需求,不管什么时候去找王老师,他没有不答应的。”温岭市绿牧畜禽有限公司老总林金法说。2012年农历大年三十,猪场小猪腹泻成批死亡,多耽误一天就是几万元的损失。他只能连夜向王一成求救。
正月初一,王一成一早就开车赶往温岭。一到猪场,他就钻进猪圈,拖出一头百来斤重的病死猪现场解剖。“尽管是冬天,但这种隔天的病死猪由于太臭,连养猪的都不敢轻易动刀。”林金法说,当时王一成全程连头都没转一下,一连解剖了十来头病死猪,终于找到病因,这才控制住了疫情。
1999年12月31日晚,杭州下沙的猪场突发严重疫病,面临病毒扩散风险。时任浙江省农科院畜牧所所长徐子伟、副所长鲍国连在现场焦急万分,刚从美国留学归来的王一成临危受命,前往控制疫情。
到了养殖场,不等场里的技术员赶来,王一成就跳进了猪圈。天寒地冻,王一成只穿了长筒胶鞋、1件单衣、1件白大褂,等制定完防疫和处置方案,已过了凌晨2时,3个人1人1碗泡面在猪场里迎接千禧之年。
多年后,徐子伟才知道,那天是王一成的生日。

只为养殖户排忧解难,不曾拿过一分一厘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2014年夏天,王一成90岁的老父亲病重。他连续4个多月在医院陪夜,白天却照常工作,不曾请过1天假。一天,衢州江山市天蓬牧业暴发疫情,总经理毛慧敏打来电话请王一成前去诊断。次日一早,他便驱车赶到江山,解剖了十几头病死猪,完成诊断后又当天返回杭州,继续陪夜。
在浙江的养猪圈里,说起王一成没有不竖大拇指的。最让所有养殖户感恩的是,王一成到基层做临床,没收过养殖户一分钱,没拿过养猪户一件礼物,更没吃过养殖户一次宴请。
“王老师对我恩重如山,我无以为报。”上虞祥盛猪场的养殖户阮张峰说,2004年接手家里的猪场,因暴发疫病每天都有大批的猪病死,破产在即。就在这时,王一成给予了阮张峰救命般的帮助,如今祥盛已是年产值超6000万元的规模猪场。
“这么多年了,王老师没问我要过一分钱诊费,我那时候都觉得王老师对我太见外了,后来才知道他对所有的养殖户都这样。” 阮张峰说道。
多年来,王一成服务过浙江省1000多家规模养殖场,亲手解剖病死猪上万头,化验标本5万余项(次),检测血清抗体40万项(次),多次遏制了可能造成重大疫情的动物疫病扩散。
王一成从来一心扑在工作上,在他眼里,科研不存在8小时工作制。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说,王一成既能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又具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付出。从王一成两次留学毅然选择归国、回报故土时,人们强烈感受到他不忘初心、坚守梦想的赤子深情。从美国生物科技的顶尖实验室到生猪养殖的最前线,从基础科学的“老海归”到浙江猪病防治第一人,他的每一次角色转换都是一次自我价值的升华。
如今,王老已经离我们远去。年事有寿而尽,生命却无所不在。王老对于国家的无私奉献,对于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与天地永恒,与枝叶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