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公羽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十二年前,杭州市仓河下巷里,每当晨光熹微时就有一个青年手里拿着奶瓶,一边跑步,一边背英语。他是浙江电大杭州分校物理单科的旁听生沈公羽。当时,他从兵团回到杭州,顶替父亲在杭州电子管厂新产品试验室工作。工作中,他深感自己的初中文化水平难以适应。电大的开办,为他提供了学习机会,便报考了电大。结果,他只被录取为一名旁听生。为了听懂电视课,他不得不充分利用工余时间,安排好家务,补习中学各科课程,学习电大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期末考试,他的全部学习成绩平均9O分以上,许多正式生被淘汰,而他这个旁听生却“转正”了。早起晚睡,三年寒窗他以门门优秀的成绩获得了电大的毕业文凭。初战告捷,增强了沈公羽的信心,扩大了眼界,同时也使他产生了更高的追求。
198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及仪器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葛霁光教授手下8名研究生中唯一的一名电大生。毕业时,他比其他研究生多修了10门课,受到了导师的赞赏。他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继续向科学高峰攀登。
l986年他考取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化仪表及装置”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成了著名学者童诗白教授的弟子。最高学府的优越学习条件,为沈公羽的学习深造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他如饥似渴地投入新的学习。1989年秋,他顺利地摘取了清华大学工学博士的桂冠,应母校的要求回浙江大学生物系任教,成为系里的教学业务骨干。
沈公羽学习认真、勤奋,不但在读电大时是这样,读硕士、博士时也是这样。在清华学习期间,他几乎每天8点钟进实验室,头扎进科研、试验中去,常常误了吃饭时间。他便买上几只冷馒头在实验室里就着开水吃,接着直干到晚上,有时到深夜。他在学习中还善于发现并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例如他发觉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敷需要,就及时地有计划地进行补课。自己找参考资料,发奋自学,刻苦钻研,记下了一本厚厚的学习笔记。经过不长时间的努力提高了数学水平。仲还十分注意掌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向、新信息,经常阅读很多外国原版文献资料,吸取知识,这给导师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受到同学们的钦佩。
生活对待沈公羽是相当苛刻的。在读博士期间,他承受了沉重的生活压力。远离家乡,每月76元的工资仅够养活自己;父母一家靠父亲一人退休金生活,女儿年幼,亲人卧病,沉重的负担落在体弱的妻子身上。但这些困难没有能动摇他学习的意志和理想。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收获。毕业时他以4门功课全优的成绩名列前茅,博士论文获得专家的好评。他曾被系里提名并上报为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生,荣获清华大学奖励优秀研究生的“光华奖”一等奖。1988年上半年,沈公羽在学习和科研上已崭露头角,取得了一批成果。
沈公羽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显露出相当突出的科研能力。他的博士学位研究课题类模块级时序电路的故障自动测试,是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他在这一课题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仿真实验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得到很高评价,不但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在国际上也是先进的。有关这个课题的6篇学术论文,有3篇被国际学术讨论会采用,进行交流。他回浙大工作后,主讲三门课,既教本科生又带研究生。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他都能积极认真地去完成,受到学生利同事的一致好评。1990年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动态心电监护基础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功,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今年他又参加了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长时间动态心电监测技术的研究。该项目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科教司与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投资160万元。他是该项目的负责人之一。这个项目属于医疗器械的高科技领域,在国内尚是空白,国外也不多见。它的研究和开发及生产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它不受患者活动状态、记录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能为分析、诊断、治疗和监护提供客观指标,对提高心脏病早期诊断具有显著作用,对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医疗仪器制造这一高科技行业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技术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的。据不完全统计,单从取代进口仪器和普及应用到县级医院的效益来看,就可达上亿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