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铸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李文铸(1924-2011)
李文铸,1924年3月出生,湖南湘潭人。1947浙江大学物理系毕业,1949年物理系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历任物理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校长。1952年至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所作访问学者,1957年底回浙大物理系任教,1978年晋升为教授,1981年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理事、国家教委应用物理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物理学会理事长及浙江省科技协会副主席,浙江省《科技通报》主编。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8月26日14:00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1986年7月至1987年8月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物理系、Lawrence实验室作访问学者,1989年至1990年应邀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布朗大学、犹太大学物理系进行合作科研和讲学。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科研。撰有《调和超空间及N=1、=b超对称扬密尔斯场的手征反常》、《超对称扬密尔斯场及调和超空间》等论文。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贺贤土 2009年1月于北京
李文铸教授是我的老师,他曾先后任浙江大学物理系主任和浙江大学副校长。他在50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也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浙大物理系发展史上,他是重建浙大物理系的大功臣。最近,他的同事和学生要为他出一本论文选集,我十分高兴,这是一件大好事。同时也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和怀念之情,从浙大就学开始的一幕幕又重新展现在眼前……

重建浙大物理系的大功臣
浙大物理系创建于二十世纪20年代。30年代后期,浙大物理系云集了王淦昌(中国两弹一星元动),束星北(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在浙大物理系求学时的导师)等著名教授。他们不仅在教育上培养了一批像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助奖章获得者)、吕敏等优秀人才,而且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有国际影响的成果,如王淦昌教授的实验中微子测试方案论文,为后来他人测得中微子和获得诺贝尔奖奠定了基础,又如浙大物理系在原子核模型方面的研究工作给来访的国际著名大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因提出原子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0-40年代,浙大物理系是当之无愧的全国最优秀的物理系之一。但遗憓的是,在1952年那场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浙大物理系被撤销了。后来在王谟显教授和李文铸教投等有识之士的极力建议下,浙江大学1957年上半年决定重建物理系。李文铸教授等全力投入筹备工作,终于在当年秋季实现了新物理系的首届本科生招生。1959年以后,李文铸长期担任物理系主任等职,为物理系的发展浸注了大量心血,带领物理系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经过五十余年的辛勤耕耘,浙大物理系终于成为A+级的全国十佳物理系之一,并且理论物理和凝聚态物理两个二级学科成为教育部认定的全国重点学科。在物理系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李文铸教授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教书育人,培养和組建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李文铸教授十分清醒地认识到,重建浙大物理系的重要任务首先是培养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他一方面吸纳兄弟院校中优秀人才来浙大物理系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从本系毕业的学生中选拔和培养教师队伍。为了教授学生当时快速发展的量子场论课程和开展研究工作,他本人在建立物理系前就去当时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原子能研究院前身)合作研究了两年。回物理系后,他亲自教授了三门重要课程:一门是物理系“四大力学”中比较难教的课程“量子力学”,另外两门是“原子核理论”和“量子场论”。这几门课都是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研究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他在讲课过程中特别注重物理概念,讲得很生动。我特别喜欢听他的量子场论和量子力学课程,他讲授的基本内容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些都使我在后来的实践中受益匪浅。他还特别关心爱护物理系重建后通过全国统考招人的首届的57级学生。在我们这一届学生毕业后,他选派优秀学生或去我国核武器研究所等国家重要部门工作,或作为研究生继续深造,或留校从事教学和科研。他们虽在毕业四年后道週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但在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留校任教中的大多数毕业生其后去欧美进修和从事科研,学成回到系里担起教学和科研的重任。其中就有我的老同学曹培林、唐景昌、徐伦彪和朱雪天教授等。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作出了出色的成绩,成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大物理系的主力军。在系主任李文铸教授领导和培养下,57级以后物理系毕业生分配到国家重要科研院所的有王书鸿、李祝霞等著名学者。从1957年重建到文革之前,浙大物理系招收十届学生共480余人,其中大多数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
师生情深,关心和重视学生的成长
我本人1962年从浙大物理学毕业。在9、10月份等分配时由当时任系主任的李文铸教授告诉我留校在理论物理教研室任教。但11 月份他突然找我谈,希望我去北京一个十分重要的单位,并说那里有王淦昌、彭桓武等著名科学家,勉励我要为浙大物理系阁牌子。李先生当时不知道我要去的是核武器研究所,以为是他曾经进修过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来才知道1962年10月中央召开了八届十中全会,决定要加快核武器的研制步伐,但那时大学毕业生基本上都已分配完毕,不得不从已分配去的部门抽调大学生。我到了北京核武器研究所后,发现中央已抽调王淦昌、彭桓武等来所。王淦昌先生是李文铸的老师,早年留学德国,后来到浙大任教(我进浙大时,王老已经因院系调整到北京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王先生见到我是浙大来的,特别亲切,告诉我他在浙大教书时最满意的学生中有“四李”,其中两李是李文铸和李政道,可见学生时代的李文铸已是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后来又知道李文铸是解放前中共地下党员。我有幸在王淦昌、彭桓武、邓稼先、周光召等领导和指导下工作,牢记李文铸先生的勉励,为浙大物理系争光,努力为中国核武器发展和物理学进步尽自己微薄之力。
70年代末,李文铸教授出任浙江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仍抓紧时间给物理系研究生开量子场论等课,培养了董绍静等优秀博士生。他领导多年的物理系还培养了目前在物理系任教的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罗民兴,现任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所长朱少平、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物理系教授谢爱华等优秀学生。李先生在任刷校长期间,还积极在全校建立分析测试中心,集中全校研究设备资源,建立教学和科研平台。在教学上他还积极促进混合班(竺可桢学院的前身)的建立,培养精英人才,并亲自为混合班的本科生上课,是浙大最早给本科生上课的博导。
1988年,李文铸教授在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期间,受当时浙大校长韩桢祥教授的委托,邀请正在伯克利大学讲学的浙大校友李政道教投来母校访问和筹建理论物理研究所。后来,在浙江省政府和原浙大校长路甬祥教授的关心下,在国内外同行的大力支持下,由李政道教授亲任主任的浙江近代物理中心于1991年春天在浙江大学成立。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国内理论物理学界的一支重要科研力量。作为浙大理论物理学科创始人之一的李文铸教授长期辛勤努力付出的心血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具有敏锐的科学洞察力
李文铸教授具有十分敏锐的科学洞察力和战略眼光,总能及时发现物理世界的新生事物和研究跟踪物理学的最新进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与科学院同事合作完成了K 介子衰变的重要研究。在六十年代初兴起利用对关联研究原子核的椭球模型,诺贝尔物理奖得主A•玻尔(尼尔斯.玻尔之子)来浙大物理系访问,李先生亲自接待,并与小玻尔进行了深入讨论。李先生组织了有关这项科研的学术讨论班,准备投人这项物理前沿的研究,终因文革而搁浅。1963 年浙大物理系搬到了之江校区后,激光这项新生事物逐渐兴起。在李先生领导下,物理系建起了激光实验室,在此基础上,物理系在理论物理和固体物理之外又建起了光学这个专业。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的理论物理界十分关注“对称性"的研究(这是 2008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主题),李先生在“文革"的困境中仍跟踪这项前沿的研究。因此,文革结束后李文铸先生成为浙大首批博导之一,带领一批学生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理论研究中做出了出色成绩。这本文集中大量的论文是这个研究方向上的研究成果。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出现了关于高温超导和 C60 等凝樂态物理方面新的研究热点,他又组织力量积极投入这一方向研究,为浙大物理系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