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长乐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长乐(1930- )
朱长乐,女,教授,1930年出生,1949年考取浙江大学化工系,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爆发,朱老先生弃笔从戎,毅然报名成为了抗美援朝志愿军,也是当时工学院唯一被录取的女同学。1950年-1955年参加抗美援朝。后被分配到海军学校,边学边教。1958-1969年为浙大低温专业创始人之一。1982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访问学者。1984年任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1982年,朱长乐从美国深造回国,两年后的1984年,她正式调任浙江省科协党组书记并当选为副主席。而在去美国做访问学者之前,朱长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浙江大学化工系膜研组的创始人之一。
“从实验室走上管理岗,从浙大教师变成科协党组书记,这对于我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转型。”说起这个“大转型”,朱长乐说,尽管当时内心有顾虑,手头还承担着国家基金、科研课题等,但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她最终服从组织安排,到省科协任职。
“这个选择,虽然在科研上有一些放弃,在学术上有一些舍弃,但回头看去,我还是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省科协快速发展的十多年。”
朱长乐说,1984年刚到省科协时,省科协没有活动场所,没有科技馆,也没有科协办公楼,5名党组成员就挤在一个不足30平米的房间里办公。而到1993年朱长乐从省科协退休时,老浙江省科技馆已开馆,省科协大楼也已开工建设,更重要的是省科协在决策咨询、国际交流、科普扶贫等方面的工作都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3年,浙江省科协启动“东方大港”建设考察调研工作,历时近三年。省科协通过组织北京、上海等地的专家来浙深入调研,摸清了浙江的家底,为浙江建设东方大港提出了决策性意见,获得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和省长的高度重视。
2017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成为全球首个10亿吨大港,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宁波港、舟山港建设的背后,就离不开当年省科协的“东方大港”建设调研。
在朱长乐任党组书记期间,省民政厅、省科协还提出了科学方法扶贫。80年代初期,省科协与省民政厅联合对磐安县调查研究,通过组织农业专家深入一线指导,为磐安县香菇、蘑菇、制糖、中草药等产业带来了新的生机。
“我们想做的,就是用科学的力量教会农民生产种植技术,给农村产业带去‘造血’而非‘输血’的能力。”朱长乐回忆,除了磐安,省科协还通过“农函大”在玉环设立了第一个辅导站,后来“农函大”在各地快速地发展。“农函大”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为农村带去了“造血”功能。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回望科协工作,朱长乐说,科协工作覆盖面广、空间大、群众性强,拥有自下而上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和需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