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葆琳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朱葆琳(1921.7-1996.5)
浙江省金华县人,1921年7月出生,1943年7月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工程系。1948年在美国奥斯汀德克萨斯大学化学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49年2月回国任浙江大学化工系副教授。1953年任广州华南热带作物所研究员。翌年,到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大连化物所前身)工作。历任题目组长、室主任、科技处处长、副所长、学委会副主任。曾当选为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辽宁省常委,全国先进生产者、辽宁省优秀专家、大连市劳动模范等。
1954年,朱葆琳率先开展了固定床催化反应传热、传质及网络与模拟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求得固定床反应器内的温度分布与浓度分布,为催化反应器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处于当时国际领先地位。此外,他领导开展了物质在色谱柱内运行规律的研究,研制出氢火焰离子化鉴定器,毛细管色谱仪和实验室制备色谱纯化合物的大型制备色谱,促进了我国色谱研究和色谱分析仪的发展。60-70年代,先后有效地组织领导了多管塔制备重水及石油深冷分离工作,使这些工作取得重大成绩;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氢氧燃料电池系统,获国防科委尖端成果奖。70年代,亲自组织开展了气体分离膜及其应用过程的研究开发,历经“六五”、“七五”重大课题科技攻关,研制出高性能中空纤维氮氢膜分离器,并成功应用于从合成氨弛放气中回收氢,奠定了我国气体膜分离技术的产业化基础。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92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 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他的领导和学术思想的带动下,大连化物所的化学工程学科从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形成了由分离工程、催化反应工程、电化学反应工程和生化反应工程有机结合、门类较为齐全、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科技群体。
1996年5月16日,朱葆琳因病逝世,终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