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谦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彭谦(1900—1969)
彭谦,著名土壤化学家,农业教育家,我国土壤化学学科的先驱。致力于高等农业教学数十年;对土壤化学测定方法做了奠基性研究,倡导土壤化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40年代编著《土壤化学分析法》。50年代初对作物根外施肥作了开创性研究。

  彭谦,原名彭同生,因与父亲的出生日期相同,故名。1900 年2月11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彭郁湾一个世代务农的大家庭。父辈七人除两人外,都以务农为业,农境贫寒。彭谦幼年上过几年私塾,但课后还须放牛割草从事农业辅助劳动,他在放牛时也手不掩卷。12岁时,他得到在北京任公务员的四叔的资助,只身到北京上学,住在四叔家,四叔给他更名为彭谦,期望他谦虚谨慎,好学上进。彭谦感到求学机会来之不易,因而学习非常刻苦。在北京上小学插班毕业后,彭谦报考清华学校中学科(即清华附中),1919年在清华中等科毕业。由于清华学校高等科是根据各省分担的赋税及“庚子赔款”数目,分配录取名额,同年,彭谦回湖北省原籍投考,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1923年他又以优异成绩在清华学校毕业,旋即被保送到美国留学深造。到美国后,进入衣阿华州立农学院学习,获科学(作物、土壤)学士学位。接着又进入威斯康辛大学继续攻读,先后获科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和“金钥匙奖”。在该校研究院从事短期研究工作后,一心为了报效祖国,婉言谢绝美国公司的重金聘请,毅然于1932年秋回国。即被中央大学农学院聘为教授,同时被委派筹备中央农业实验所土壤肥料系,兼任该所技正。1934年担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1938年又应浙江大学之聘,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他应贵州大学之聘去贵州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兼农化系主任。一年后复员回湖北省汉口江岸旧居。其后又应河南大学之聘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在1948年11月迁到苏州市西北街,彭谦全家也迁到苏州。1949年6月河南大学迁回开封,彭谦辞职,留居苏州。1949年9月彭谦应聘至苏州高级职业学校(今苏州农业学校前身)任教。1950 年在苏南行政公署农林水利处主持土壤肥料的建设工作并筹建苏南农业科学研究所,倾心指导青年科技人员工作,开展土壤酸度指示剂的推广及合理施肥、紫云英根瘤菌的接种、作物根外施肥等各项研究,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1952年秋,全国院系调整,彭谦被分配在华中农学院任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研究。1954年农业部在北京举办威廉斯土壤学讲习班,彭谦虽已年过五旬仍主动要求去北京参加学习,在学习期间,彭谦如饥似渴地专心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受到讲习班其他学员的赞佩。9月上旬讲习班结束,彭谦回到苏州家中,正准备回华中农学院上班,9月15日突患脑溢血。两个月后病情逐渐稳定,但却留下严重的后遗症,生活艰难,步履蹒跚。但他以坚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练习穿衣、刷牙、洗脸等,尽力做到生活自理。练习左手执笔,修改文稿,还在床上翻阅专业科技文献。1960年春,彭谦健康略有好转,主动抱病搬到江苏地区农科所指导石灰水叶面喷施试验,他不能久立步行,请人把他抬到田间亲自指导试验,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直到体力不支,才恋恋不舍地回苏州家休养。
  彭谦在病中仍经常关心时事和祖国的前途。除每日聆听新闻广播外,由于两眼昏花,不耐长久看报,只好叫子女读报,还用左手修改文稿。彭谦在病中对社会公益积极支持;1958年当他得知当地居民委员会因生产需要鼓风设备,主动将新购的电风扇送去支援,自己在热天用左手挥扇避暑。1959年得知居委会办托儿所缺乏合适房屋,主动让出原住颇为宽敞独门独院的住房,而自家搬在三间冬冷夏热的简陋房屋居住。还对子女说,这样的房屋比抗战住的要好得多,自己病休没有上班,国家仍发给工资已很感内疚,也应为公家分忧。彭谦于1959年退休。
  1969年5月9日又复发脑溢血,于5月16日在苏州病逝。彭谦一生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克勤克俭。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富于创造性。是我国土壤化学的先驱和奠基人之一。在我国土壤化学学科发展和培养人才方面都作出了卓越贡献。
  彭谦自1932年回国至1959年因病提前退休的20多年里,先后在中央大学、河南大学、浙江大学、贵州大学、华中农学院等校任教讲授过土壤学、肥料学、土壤化学分析。高等土壤学等课。他教学严谨、博学广识、教材新颖、讲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注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阐述,还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常在实验课时,亲自示范操作,理论联系实际,形象生动,引起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治学方法。对农化系四年级做毕业论文的学生,由他亲自个别指导,从选题,取材、拟定提纲,都与学生共同商讨,启发指导。随时检查督促,学生产生疑问,他有求必应,指出参考文献。在教学工作中,彭谦重视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他言传身教的熏陶下,农化系学生在毕业后从事土化专业工作者很多,其中如刘伊农、俞振豫、唐耀先、吴志华、袁嗣良、雷通明、肖泽宏等,大多数成为50年代后我国土化领域中的业务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彭谦对青年教师善于结合工作实践,传授土化知识技术,培养他们独立工作能力。他对工作要求严格,每见后辈稍有成就,热情鼓励;发现失误,严格批评,必须重做。但工作之余,热情诚恳,平易近人,常举亲身经历,作风趣之谈,使后辈不感拘束。在后辈眼中,他是严而不苛,集良师益友于一身,值得尊敬和怀念的先辈。
  彭谦对子女教育也抓得很紧,爱而不溺。经常教育他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生活俭朴、好学上进、诚恳磊落。

坚持学以致用 重视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彭谦在教课的同时,始终重视科学研究。常对后辈说:科研贵在创新,要体现特色,重复别人做过的,不是研究而仅是实验,科研只有结合生产才有成就。
  早在30年代,彭谦在河南大学任教时,当时学校科研经费很少,他设法征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及中华教学文化基金会的补助经费,与青年教师合作,进行碱土化学检验和室内模拟碱土改良研究,证明河南碱土的形成是受黄河泛滥所致,经用酸性物质或绿肥,结合灌排,土壤很快得以改良。研究结果在《科学》上发表,这或许是国内最早利用科研基金进行土壤改良的研究。
  40年代中,彭谦在浙江大学任教时,在青年教师的配合协助下,更加注重土壤化学对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作用、湄潭是贵州省主要茶叶产区,茶场局部茶区出现茶叶低产,经彭谦和青年教师研究,认为它与土壤碱性较高有关,后经酸化改良,茶叶获得丰收,并撰写了《土壤pH值分布与茶苗死亡关系》一文。此外还为湄潭茶场勘察两个由酸性母岩发育土壤的茶山,栽培茶树都得到丰收,受到茶场的赞赏。湄潭也是贵州省油菜籽的主要产区,彭谦和青年教师研究油菜籽产量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后,撰写了《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与油菜籽产量关系》一文。他还指导青年教师写成《湄潭近郊黄壤pH值剖面之研究》、《厩肥、绿肥、化肥对玉米肥效的比较研究》等论文,有的在《土壤季刊》等刊物上发表,有的在1943年2月5日浙江大学农学院湄潭学术报告会上宣读,引起农化系学生对土壤化学的兴趣。

早期研制出我国的土壤酸度指示剂
  在40年代,美国野外土壤调查已广泛应用液体酸度指示剂,并一度引进到我国应用,但因其配方保密,售价昂贵,抗战时也不易购到。彭谦出于自力更生和工作需要,在青年教师的协作下,研制了粉体酸度指示剂。其特点在于将配制的液体酸度指示剂用中性硫酸钡吸收使成浆状,烘干后磨成粉体试剂,便于携带,与土壤作用后,呈色稳定,优于进口指示剂。这篇论文,分别在美国Soil Science及国内《土壤季刊》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土壤学界的重视,曾被美国农部《土壤调查手册》所引用,我国有关单位,同意此项发明创造专利三年,但彭谦等放弃专利,公开配方,供各地配制引用。1944年夏,彭谦曾指导肖泽宏配成酸度比色卡,从而形成配套,可进行批量生产。1950年彭谦又研制出简便实用的土壤酸度指示剂,对长江以南各省土壤调查及指导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起了很大的推动工作。
  1952年秋,彭谦用中性纯甘油配制浓缩酸度指示剂,由华中农学院批量生产,通过武汉市科研用品公司向全国发行。其中,甲种指示剂适用于测定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土壤酸度之用,测定范围为pH4.0~8.5;乙种指示剂适用于北方土壤酸度测定用,测定范围为pH7~9。

撰著《土壤化学分析法》
  40年代,彭谦在浙江大学农化系讲授土壤化学分析,1943 年秋将讲稿油印成讲义,分发给学生,后又在讲义基础上反复修订成书稿,于1946年11月由重庆正中书局出版,这是我国较早出版的有关土壤化学分析法方面的大学用书之一。该书内容由浅入深,对土壤化学分析意义、实验室安装、玻璃仪器洗涤、分析天平、容量仪器校正、各种试剂配制、土壤各种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计算等,都作了简明扼要的阐述,适合当时我国各农业大专院校的设备条件。但该书印数较少,不久即售完。1958年高等教育部委托彭谦将《土壤化学分析法》修订再版,其时,彭谦因患脑溢血留有后遗症,右手不能执笔,视力也模糊,但坚持用左手执笔精心修改补充,由他子女誊清后,提供高教出版社在1959年8月再版发行。再版本比初版本有较大改进:扩充了粘土分析内容;增加了土壤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等。彭谦在再版前言中写道:“著者忍受半身麻木和双目昏花的痛苦,用左手执笔修订此书,供祖国农业大跃进中,土壤分析者参考,……”拳拳爱国之心,溢于纸上。

开创作物根外施肥(叶面喷施)法
  1951年春起,彭谦与年轻助手在苏南农科所所属6个农业试验场用氮、磷、钾化肥及硫酸锰、硫酸铁等微量元素配制单独或混合溶液共16个处理,分别对大田小麦幼苗进行叶面喷施(根外追肥)的开创性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过磷酸钙的小麦获得了高产,其他处理则未发现影响。1951年夏起,他又对水稻、棉花等主要作物继续进行喷施试验,多年试验结果表明,磷肥作叶面喷施比将其施人土壤肥效高而经济,是一种有效而新的施肥方法。彭谦发现作物喷施过磷酸钙后,不但可被叶面吸收,还可促进作物根系发育,增生很多支根和根毛,伸展到深厚土层,吸收更多的养分和水分,促进作物高产。此项研究结果先后在《科学通报》、《农业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至1954年国内杂志上才报道欧洲某国进行叶面喷施试验,比彭谦的研究要迟几年。其后,棉花喷磷在苏南地区已得到普遍推广,成为常规的增产措施之一。叶面喷施也成为其后叶面营养液的先声。1960年春彭谦健康略有好转,主动抱病到苏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继续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由于当时过磷酸钙供应较少,他乃设想用价廉易得的含氧化钙0.17%的生石灰制取饱和液作喷施液,每公顷作物约需1500千克生石灰的饱和澄清液。1961年春在大田“322”油菜幼苗上进行喷施试验,喷施处理的比对照每公顷增产油菜籽751.75千克,增幅14.9%,而且其茎秆粗壮,不易倒伏。每株有效荚也增多;棉花在开花前喷洒石灰水3次,每次相隔10天,喷施处理的比对照增产12.15%;水稻试验在“853”晚粳于分蘖期喷施石灰水3次,每次相隔10天,喷施处理的比对照增产10.3%。石灰水还可使水稻茎秆坚实,不易倒伏。不久彭谦因体力不支中止试验。他的有关石灰水喷施试验报告的手稿,也未能公开发表。
  彭谦胸怀豁达,豪爽坦荡,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治学严谨,循循善诱,关心学生,奖掖后辈。待人诚恳,平易近人。晚年虽疾病缠身,仍乐观坚强,克服病痛,为发展祖国土壤科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彭谦在1929年3月8日获美国费希格码(Phi Sigma)生物学会会员证书。1930年3月23日获美国希格码赛(Sigma Xi)学会威斯康辛分会会员证书,并获得此学会与美国化学学会颁发的大小两枚金钥匙,以表彰他的博士论文对钾素分析的贡献。1949年秋,作为苏南地区特邀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大会。1950年6月2日当选为中国土壤学会会志编委。1950年9月当选为苏南地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2年由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任命为苏南区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备委员会委员。
  (戴朱恒)
  
简历
  1900年2月11日 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
  1919-1923年 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1923-1926年 在美国衣阿华州立农学院学习,获科学(作物和土壤)学士学位。
  1926-1930年 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
  1930-1932年 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院从事研究。
  1932-1934年 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兼任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
  1934-1938年 任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1938-1945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
  1945-1946年 任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兼农化系主任。
  1946-1949年 任河南大学教授,1949年兼河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
  1949-1950年 任苏州农业职业学校教员。
  1950-1952年 兼任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教授。
  1950年1-4月 在苏南行政公署农林水利处主持土壤肥料建设工作。
  1950-1952年 任苏南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2-1959年 任华中农学院教授。
  1959年10月 因病提前退休。
  1969年5月16日 病逝于江苏省苏州市。
  
主要论著
  1 Peng C.The Determination of Potassium by the Permanganate Titration of the Cobalti-Nitrite Salt.1930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哲学博士论文.中译本.科学.1932,16(4)
  2 Peng C.New Methods for theDeterminationofPotassiumas theCobalti-Nitrite salt.Transactions of the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1934,8(2)
  3 彭谦,刘士林.河南碱土之化学检验及改良研究.科学.1936,21 (1):3~14
  4 彭谦,朱祖祥.粉体土壤酸度试剂的配制及其应用.土壤季刊.1942,2(2)
  5 Peng C,Chu T S.Development and Use of a Powedery Indicator for Rapid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Soil reactioh.Soil Science.1944,57(5):367~369
  6 Peng C,Chu T S.A Method of Deteriminating the Total Exchangeable Bases of Soil.Soil Sience.1944,58(3):205~208
  7 彭谦.土壤化学分析法.重庆:正中书局,1946
  8 彭谦.土壤化学之新趋势(工商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第九次学术讨论文上的报告).土壤通讯.1948(4)
  9 彭谦.河南碱土及其利用意见.全国土壤肥料会议汇刊(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编).1950.11~12
  10 彭谦.化学肥料的喷射试验.科学通报.1952,3(2):72~75(注:本文由单位署名发表)
  11 彭谦,过磷酸钙的喷射试验.农业学报.1952,3(2):135~140
  12 彭谦,刘茂林,吴麟禧.苏南农业试验场1952年棉花喷射过磷酸钙试验报告.华北农业科学通讯.1953(4):145~146
  13 彭谦.土壤化学分析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
  14 彭谦.喷射施肥的研究.1962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遵义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浙江大学在遵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2] 江苏省科技志编辑室.江苏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综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105~106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土壤卷 2.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1999.10. 第1-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