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金瓯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孔金瓯(1942年-2008)
江苏高淳人,电磁科学家,1968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客座教授,国际电磁科学院院长,电磁学研究进展论坛(ProgressinElectromagneticsResearchSym posim,PIERS)主席,世界电磁研究与进步机构主席,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IEEE Fellow)和美国光学学会院士。2003年于浙江杭州创建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并出任院长。作为科研项目负责人,完成了一百余项政府机构及工业界的研究项目,出版论着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0多篇。孔金瓯教授现为IEEE Fellow,美国光学学会(OSA)Fellow,国际会议电磁学研究进展论坛PIERS主席,电磁波与应用期刊(JEWA)和电磁学研究进展系列(PIER)主编,Wiley 遥感丛书编辑;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等多个研究机构顾问,荣获IEEE地球科学遥感杰出成就奖,IEEE(AP-S & MTT-S & GRS-S)2004年电磁学奖等多次奖项。

  1942年12月27 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高淳,为孔夫子第七十四后代。1968年美国Syracuse大学获博士学位,1969年任教麻省理工学院电机系[1]。1977-1980年任联合国技术合作发展部遥感技术高级顾问;1980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1985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能源和电磁系统IV部主席;1989年起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电磁波理论与应用中心主任。1989年创办电磁科学院,任电磁科学院院长,在电磁波与遥感等多个学术领域取得多项杰出的成就。他曾参与阿波罗十七登月计划及探测月球表面与内部物质的设计研究;解决了双子星电视干扰问题,发展和拓宽了微波遥感理论模式。1979年孔金瓯教授作为联合国技术合作发展部遥感技术高级顾问至中国,为中国遥感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3年于浙江杭州创建国际电磁科学院浙江大学分院,并出任院长。 2006年倡导重新恢复庚款留美时期的原麻省理工学院南京校友会和抗日战争时期的麻省理工学院重庆校友会,最终促使了麻省理工学院江浙校友会在江苏苏州的成立。 孔金瓯十分热爱自己的科研工作, 年纪大了,也是始终坚持在科研第一线。 2007年,孔金瓯和张柏乐、陈红胜等人在权威物理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圆柱形隐身衣对电磁波的反应”的论文,在遥感与反遥感领域,引起广泛关注。
  2008年3月12日孔金瓯教授因肺炎去世,享年65岁

生平著作
  《电磁波理论》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 by J. A. Kong, (Wiley-Interscience, 1975, 1986, 1990; EMW Publishing since 1998, 2000, 2005, latest edition: 1016 pages published May 2008)
  《麦克斯韦方程》 Maxwell Equations, by J. A. Kong, EMW Publication, 398 pages, 2002.
  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dvanced Topics by L. Tsang and J. A. Kong, Wiley Interscience, New York, 413 pages, 2001.
  《电磁波散射》 Scattering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Numerical Solutions by L. Tsang, J. A. Kong, K. H. Ding, and C. Ao, Wiley Interscience, New York, 705 pages,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