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成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吴洪成,男,1963年5月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1981年8月入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原杭州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1985年7月毕业,获教育学学士学位,后师从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陈学恂教授,于1988年、1991年分别获教育学硕士学位、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科所所长、教育史专业与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中国地方教育史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杨贤江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日本殖民地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含主编、副主编、合著、参编)36部,已完成即将出版的著作2部,发表论文共100余篇,个人独立完成累计发表、出版学术成果字数800万字左右,论著中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多种奖励,并有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北京师大学报》、《高教文摘》转载。
1991年7月从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毕业以来,连续14年在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任教。讲授“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中国现代史”、“中国文化史”、“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艺术论”、“教育专业英语”、“教育名著精读”、“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教学思想史”、“中国教育制度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中国教育史料介绍与阅读”、“中国地方教育文化史”、“教育史通论”、“地方史与专门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17门课程,教学效果颇得学生好评,教学考核优良。1993年6月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6月晋升为教授。曾任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教育系主任、教育史专业学术带头人、重庆市“教育史重点课程”负责人。曾连续6年被评为西南大学优秀教师,荣获西南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西南大学“优秀青年成才基金”提名奖等多项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教学类二等奖。2004年2月调入河北大学教育学院任教。
迄今为止,共出版著作(含主编、副主编、合著、参编)36部,已完成即将出版的著作2部,发表论文共100余篇,个人独立完成累计发表、出版学术成果字数800万字左右,论著中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多种奖励,并有多篇论文为《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北京师大学报》、《高教文摘》转载。发表的论著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影响,获学界的良好评价。代表性的著作有《中国教育史研究》(共三册)、《不朽的革命人生,辉煌的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小学教育史》、《教育开发西南——卢作孚的事业与思想》、《血与火的民族抗争——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奴化教育史纲》、《重庆教育史——从巴国到清代研究书系》(共四本)、《杨贤江教育学》、《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名胜之巨擘,文化之源泉——保定莲池书院研究》、“当代中国重大问题史系列研究丛书”《教育科研问题研究》等。目前主要主持从事的科研任务有: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教师史研究”子课题“清代后期教师史研究”,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2008年规划课题“河北古代的书院及其近代改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规划基金项目“中国近代职业技术教育制度史研究”,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学校教材史”等多项。
自毕业以来近20年间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教书育人,培养教育专业人才,传播现代教育学术,先后指导了5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培养了7名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这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大多被清华大学制作的优秀硕博论文网收录。毕业学生分布祖国各地,许多都晋升高级技术职位,成为学术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与此同时,还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曾参与中国教育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获西南大学教学改革一等奖。主持教育史重点课程建设,获重庆市首届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注重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对话,自2000年以来,曾先后赴日本东京学艺大学、日本冲绳大学、比利时布鲁塞尔鲁汶大学、韩国忠北大学、韩国首尔大学、台北国立教育大学参加国际学术大会,会议的主题分别是,东亚殖民主义教育研究、世界殖民主义教育与文化的历史与反思、中欧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日韩三国教育文化殖民主义的方法与理论研究、欧洲与中国教育的沟通与对话、高等教育哲学与文化的交流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在大会做主题发言,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与科研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学科学位点的建设,在西南大学及河北大学任职期间,先后以参与者、方向带头人及负责者不同的身份申报成功中国教育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尤其以主持者身份申报成功教育史博士学位点(西南大学),以方向带头人的角色申报成功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西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河北大学)及教育部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点文科基地(西南大学),为祖国的西南和华北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面对着国家建立小康社会,实行和谐发展战略目标的大好发展形势,催人奋进,积极有为,力争为祖国的振兴和民族的繁荣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谱写新的高等教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