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华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系教授

吴志华(1917—1968)
  吴志华,土壤学家。毕业从事土壤学、土壤化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培养人才,推动我国土壤腐殖质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志华,1917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新塍镇。她从小用功读书,学习成绩优良。读中学时,曾参加松江学联,积极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曾遭到校方无理记大过两次、留校察看的处分。1936年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37年随校内迁。1940年毕业。毕业论文被评为第一名,深受竺可桢校长的赞赏。
  吴志华毕业后,留校任生物化学助教,从事有关氨基酸、蛋白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42年她到重庆,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森林化学助教。她在浙江大学期间就对土壤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但直到1943年才如愿以偿地担任了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助教,并开始致力于土壤科学的研究工作。在这期间,她研究过施肥对小麦面的酸度及缓冲作用的影响;各种元素对发芽绿豆中维生素P形成的影响等课题。
  1945年,她考取公费赴美留学。先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及农事试验场实习1年。1946—1947年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攻读土壤学硕士学位。研究石灰和磷酸盐对燕麦吸收锌的影响。1947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任副教授。不久,杭州发生“于子三惨案”,她对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运动的暴行义愤填膺。同年,她参加了进步组织“科学时代社”。杭州解放前夕,她积极参加护校工作。杭州解放后,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清点和接管工作。
  1950—1952年,她调到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任副教授。在此期间,参加了东北地区土壤调查工作,对东北主要土类钾素利用率和黑龙江省西部及呼纳盟主要土类透水性进行了研究。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副教授。除教学外,还先后参加了苏北林业野外调查、大别山植被土壤调查,以及海南岛橡胶宜林地的勘察等工作。
  她在大学任教期间,曾先后开设过土壤学、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学、胶体化学和植物营养学等课程。1954年,她参加高教部主办的“威廉斯土壤讲习班”,认识到苏联的土壤学有严谨、系统的理论,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并且理论联系实际。讲习班结束后,她将学习到的许多新资料编入她按新体系编写的《土壤学Ⅰ》教材之中。
  1957年,国家选派吴志华到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进修。她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受到导师特罗伊茨基(Е.п.ТРОицкии)的高度赞扬。她只用了两年时间,先后选修了土壤学、土壤化学、微量元素在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光谱分析、土壤物理化学研究法等课程,还参加了“示踪原子训练班”,学习了活性腐殖质、富里酸的研究法和腐殖质的树脂提纯法。在进修期间,她对苏联的黑钙土、中国的暗色草甸土和白浆土的腐殖质性质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腐殖质的组成分析,土壤“沥青”部分的发光分析,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元素组成、光密度曲线、红外光谱及X-射线图谱。1959年底,她的研究论文——《黑土、暗色草甸土、白浆土腐殖质性质的比较研究》在我国的《土壤学报》上发表。她按发光——沥青分析方法对土壤“沥青”(指有机质中能溶于酒精——苯混合液的部分)的发光颜色和亮度进行了测定,以判断其成分和分子的复杂程度。这在我国土壤腐殖质的研究方面是首次报道,迄今尚无人开展这项工作。吴志华认为,“沥青”和土壤有机质的其他部分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如果发光分析的结果能说明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和性质,则这种简捷的方法是值得进一步采用的。
  1959年从苏联回国后,她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倍加努力。在南京农学院她主持土壤教研组的日常工作,十分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开展教学讨论。在教学活动中,她备课仔细认真,教学逻辑性强,教学效果甚好。1960年被评为南京农学院“文教群模会先进工作者”。
  1960—1961年,吴志华被下放到江苏省江浦县兰花人民公社。她不摆教授架子,参加割麦、挑担、下水田等生产劳动,生活上与群众打成一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她还在农村建立了简易化验室,围绕生产问题开展一些科研活动。1961年,她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60年代初,她对南京紫金山林地植被下的黄棕壤及附近农田土壤的腐殖质组成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草本作物及人为耕作影响下的耕地与木本植被下的林地相比,它们的腐殖质组成有质的区别。她还对江苏省兴化地区沤改旱条件下腐殖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1963年初,她去北京参加制定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划。60年代中,她曾招收了两名研究生,后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文化大革命”期间,吴志华受到了无端的迫害,不幸于1968年9月1日含冤而逝,时年51岁。1978年12月19日,组织上宣布了对她的平反决定,为她恢复名誉。
  吴志华一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于教育事业,为培养我国土壤农化事业的建设人才、发展腐殖质的研究,贡献了毕生精力,是一位受人尊敬、令人怀念的土壤学家。
作者:王立德

简历
1917年9月15日 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
1936年 毕业于江苏省立松江女子中学。
1940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
1940—1942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助教。
1942—1945年 先后任中央大学农学院森林系、农业化学系助教。
1945—1946年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肯塔基及伊里诺斯大学作短期学习。
1946—1947年 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习,获土壤学硕士学位。
1947—1950年 任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副教授。
1950—1952年 任南京大学农学院土壤系副教授。
1952—1968年 先后任南京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副教授、教授,土壤教研室主任,院务委员。
1957—1959年 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进修。
1968年9月1日 逝世于江苏省南京市。

主 要 论 著
1 Wu Zhihua.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roteins of Kiechow Leafy vegetables. Jour. Chinese Chem. Soc.,1941 (1): 108—111.
2 Wu Zhihua. Amino Acids Content and Proteolytic Activity of Rice Rernel. Jour. Chinese Chem. Soc.,1942 (9):183—189.
3 Wu Zhihua. The Effect of Various Elements on the Formation of Vitamin P in Germinated Mung-beans. Jour. Chinese Chem. Soc.,1943 (10): 58—63.
4 Wu Zhihua. The Peptization of Rice Proteins by Organic Acids and Organic Salts.Chinese Jour. Sci.Agri.,1944(1):173—178.
5 Wu Zhihua. The Buffer Action of the Chinese Rice-meal Extracts. Chinese Jour. Sci. Agri.,1944 (1): 195—198.
6 吴志华. 施肥对于小麦面的酸度及缓冲作用之影响. 中华农学会 报,1943 (175): 64—68.
7 Wu Zhihua. Zinc Uptake by Oats as Influenced by Application of Lime and Phosphate. Jour. Amer. Soc. Agron.,1948 (40):563 —566.
8 吴志华. 东北土壤中钾素养分的自然补给与固定. 土壤专报第25 号,1951: 227—234.
9 吴志华.黑龙江省西部及呼纳盟主要土类的透水性.土壤专报第25 号,1951:235—242.
10 吴志华. 土壤学Ⅰ讲义. 南京: 南京农学院,1956.
11 吴志华. 黑土、暗色草甸土、白浆土腐殖质性质的比较研究. 土 壤学报,1959,7 (3—4): 135—144.
12 吴志华.南京紫金山林地与耕地土壤腐殖质组成的研究.土壤学 报,1964,12 (3): 338—345.
13 吴志华,王立德,王大平.土壤腐殖质组成测定方法的比较.1963 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化学会议论文.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朱祖祥 主编.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土壤卷 一.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406-411页.

绿城服务执行董事&行政总裁

吴志华,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并取得旅游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并于香港的香港理工大学取得质量管制理学硕士学位。 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任职浙江宾馆有限公司,于2003年6月加入绿城服务集团,其后分别于2008年4月至2008年8月及于2008年8月至2008年12月获晋升为浙江绿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及总经理。于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自2014年12月起至2018年3月及2018年3月至今在绿城物业服务分别担任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及主席。 自2015年11月27日起为执行董事,并自2018年3月23日起为行政总裁。彼负责该集团的整体业务运营及日常管理、就重大运营事宜作出决策、参与董事会决策及执行董事会决议案。此外,吴志华现时于该公司多家附属公司担任董事,现为杭州市西湖区物业管理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