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炳梓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单炳梓(1931.1-2021.9)
单炳梓,1931年1月22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并分配到南京工学院土木系任教;曾任教研组主任、土木系副系主任、东南大学首届教学督导组组长;曾任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兼副组长;1978年10月晋升副教授,1985年7月晋升教授,1991年9月退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9月25日15时25分在南京不幸逝世,享年91岁。
单炳梓195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分配到南京工学院土木系担任助教,为著名土木工程专家金宝桢教授的助手。他当了7年助教,直到1960年才安排他上课。单炳梓厚积薄发,终于赢得了普遍赞誉。他的课讲得好,不仅东大师生有口皆碑,而且在越南河内水利电力学院、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等也曾获得很高的荣誉。课堂上的单炳梓老师,就像一个演员,从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到解决问题,都能做到言简意赅,井然有序,深入浅出,层层解剖,前因后果,一清二楚。他漂亮的板书、优美的图画、准确的叙述、生动的举例,无不令听课者推崇备至。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无不以能听到他的课为快事。本来枯燥无味的力学问题,经他一讲就会趣味无穷。有的学生说,"听他的课,连病也怯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单炳梓不仅是教学的行家里手,还是搞科研的行家里手。如由他主持的南京五台山体育馆网架屋面结构的研究成果,首创了当时国内跨度最大的网架屋面,到现在仍为全国许多大型场馆建设中所采用;又如在开滦煤矿的煤仓建设中,他们只用外国专家设计中同样多的钢材,却创造出了煤仓体积大一倍的最佳效益。
在他担任土木工程系结构教研室主任长达24年中,他始终十分注意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分配教学、科研任务不搞平摊,而是尽量根据每个教师的特长安排工作,使每人都能扬长避短,创造出最佳业绩。
熟悉高校情况的人都知道,做为教师既要教学,又得要搞科研,两副担子双肩挑。但是单炳梓却认为,他自己更擅长的是教学,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他长年坚持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的第一线,而把科研任务留给更适合搞研究工作的同志。
在他的领导和带领下,教研室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团结和谐,严谨治学,教学、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同行的前列。他也长期担任国家教委工科力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副组长。
从80年代开始,单炳梓任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主管研究生工作,高峰时全系的研究生多达100多名,协调、管理、指导等任务十分繁重,他认真负责,尽力把各项事务落到实处,研究生工作做得有条不紊,深得全系导师们的支持和研究生的尊敬。他把工作经验撰写成"做好系一级研究生管理工作的体会"一文,在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上发表后,得到很高的评价。
单炳梓在东南大学从教49年,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带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他为东南大学和土木工程系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因此,他先后曾获得越南友谊勋章及胡志明纪念章,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三等奖,煤炭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人民教师奖章,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教学质量一等奖。1996年他被遴选为东南大学三位"教学名师"之一。
1991年他光荣退休。这时,学校正在向"国内第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大学迈进,急需培养大批跨世纪的优秀青年教师,请他参与青年教师授课指导工作,于是他拒绝了社会上的高薪聘请,谢绝了去某学院担任院长的聘请,义无返顾地回到他一生魂牵梦系的课堂。他甘为人梯,殚精竭虑,用心良苦,尽可能把自己一生所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
他悉心总结出"教学要诀二十条"、"教学艺术与风格"等教学法,在全校教师中广为流传,通过培养和竞赛等活动,正在使一大批东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