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祖生

来自国立浙江大学维基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祖生(1931-)
刘祖生,茶学家、茶学教育与茶树育种栽培专家。长期从事高等茶学教育与茶叶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育成浙农12、浙农113、浙农21、浙农25等一批茶树新品种;在茶树矮化密植速成栽培和苦丁茶资源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为创建中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和学会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祖生,字昭扬,1931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安化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茶区,小淹是黑茶生产的中心地带。耳濡目染,使刘祖生从小受到茶区生活的薰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高中尚未毕业,即以饱满的热情进入长沙茶厂工作。
  1950年秋,武汉大学农学院创办茶叶专修科(后并入华中农学院),刘祖生以同等学历报考并被录取。在校期间,他先后师从我国植物遗传育种学家刘后利和茶学家庄晚芳、冯绍裘、张堂恒等,系统地学习掌握了茶学专业基础知识,并被评为学校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2月毕业后,刘祖生被留校任教。1954年10月,华中农学院茶专科并入浙江农学院(1960年更名浙江农业大学),刘祖生与庄晚芳教授等一道调来杭州。他作为我国茶学教育家蒋芸生和庄晚芳的助手之一,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茶学教学生涯。
  茶学是一门涉及农、工、商、文的综合性交叉学科。刘祖生深感自己基础理论准备之不足,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教学、科研需要,他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办法,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营养。几年中,他跟班听课,进修了十几门课程。1962~1963年,他又在本校遗传育种教研室脱产进修1年,与研究生一道听课、做实验,重点学习了遗传学、细胞学、生物统计学等方面的知识。
  1964年初夏,在蒋芸生引荐下,刘祖生专程赴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短期进修,先后拜访了植物分类学家钱崇澍、胡先骕和花卉分类学家陈俊愉等,并参观了标本室和香山植物园。几位前辈的谆谆教诲,使他茅塞顿开,学到了许多过去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文化大革命”中,刘祖生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被迫中止了各项业务工作。但一有机会,他就排除干扰,见缝插针,抓紧科研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刘祖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中去,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果。1978~1998年,他荣获各种奖励31项,其中包括国家教委优秀教材奖1项,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校优秀教学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和技术推广奖1项,省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校科技成果奖1项;省优秀论文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其他奖10项。

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从1953年春至今,刘祖生在教学、科研第一线奋斗了47个春秋。他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到博士生导师,先后为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茶作学、茶学概论、茶树遗传育种、茶用香花栽培学、茶树栽培育种专题和茶学专题等8门课程,累计参加培养本(专)科生1200余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3名和留学生5名。数十年来,他一贯从严执教,对己严,对学生也严。他对每一堂课,都认真撰写备课笔记,不断将新成果、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同时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如有一次讲授“茶树原产地”一节时,事先将不同学术观点的参考文献目录介绍给同学,要求每人认真准备发言提纲,在课堂上选择不同观点的同学发言,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他针对学生发言中的模糊观点,有重点地进行总结。同学们普遍反映:刘老师上课印象深、效果好。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他还鼓励学生课堂质疑。
  刘祖生对教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主编了《茶用香花栽培学》课程的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担任全国统编教材《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副主编。当时,因该书主编庄晚芳年老生病,另一副主编病逝,他实际承担了主编任务。此外,他还是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一二版)的主要编写人员。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师中,一人承担3本全国统编教材主要编写任务的教师是不多见的。由于他和有关教师的共同努力,教材质量优良,其中《茶用香花栽培学》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茶树育种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为了表彰刘祖生在教学上作出的重要贡献,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奖章。在全国茶学界,他第一个获此殊荣。同年,他的名字被载人英国剑桥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育成一批国家级及省级茶树新品种
  刘祖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并坚持开展科学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他和有关教师一道先后到浙、皖、闽、苏、湘、鄂、川、滇、黔、粤、桂、琼、豫、鲁等省(区)进行茶树品种调查,采集了数千份品种标本和150多份种质资源,建立了有1.3公顷(20余亩)的种质资源圃,为开展育种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正值“文化大革命”期间,他仍带领课题组同志,排除干扰,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茶树新品种选育。经过3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至今已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8个,其中红、绿茶兼制良种“浙农12”和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高香良种“浙农21”、红茶良种“浙农25”和早生良种“浙农121”被认定为省级良种。此外,正在试验的杂交新品系有23个。为了使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他经常深入农村,指导良种繁育。1998年,在他的支持与指导下,浙江省新昌县繁育浙农系列良种达100余万株。
  刘祖生经常指出,育种研究不仅要创造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取得实际上的成果;同时更要探索育种规律,获得理论上的成果。他身体力行,并指导研究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诸如茶树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主要经济性状的早期鉴定、遗传规律的探讨、再生系统的建立以及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等,均取得一系列成果,从而丰富了茶树育种理论。由于他在科学研究上的优异成绩,中国科协于2001年授于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

茶树矮化密植研究获显著成果
  从1974年起,刘祖生和童启庆共同主持,在浙江余杭泮板进行了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研究。当时,关于茶树密植问题争论十分激烈。他不迷信书本,在果树、桑树矮化密植的启发下,认为改变茶树传统种植方式,增加种植密度,是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茶叶单产的重要途径。
  他和课题组成员,在省科委和农业厅的支持下,精心设计,在3个专业队的7.93公顷试验地上,布置了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配套栽培技术等一系列试验。经过整整10年的持续研究,在全部试验地上获得了“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显著成果。同时,通过生理指标、微域气候与土壤肥力的系统分祈测定,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仅微域气候测定数据就达10万个以上),基本探明了速成高产的理论依据。
  该项研究在省内外产生很大影响。1979~1981年统计,有18个省(区)市的355批,12436人次前往试验地参观学刁。刘祖生还不辞辛劳,应邀到本省20多个县、市以及湖北、江苏、河南、江西等省讲学,推广普及该项成果,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国累计推广面积6万余公顷,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浙江泰顺县推广矮化密植茶园近1000公顷,成为山区不少茶农脱贫致富的重要依托。1984年,他主持的茶树矮化密植研究项目,荣获浙江省政府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

苦丁茶资源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987年,刘祖生承担了浙江省教委下达的“浙江省苦丁茶资源研究”项目。当时,他虽年近花甲,仍亲自带领课题组成员和数名高年级学生,几度深人淳安、德清等县山区,爬山越岭,开展调查研究,发现了一大批苦丁茶资源,采集了不同类型的苦丁茶标本100余份,并现场拍摄了电视录像片。
  此后,在刘祖生的主持下,对苦丁茶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性能、加工工艺和品质特点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对苦丁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获得了开创性成果,首次探明了苦丁茶富含黄酮类化合物,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及阐明其药理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成果获得国内茶学界的高度评价,其论文(共3篇)在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发表,1993年荣获浙江省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该省茶叶学会在历届省级论文评比中,获得的最高奖励。

创建我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
  1984~1992年,刘祖生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连任3届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他带领全系师生,开拓进取,深化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一是适应社会需求,开展多层次办学。他几次进京,争取商业部的支持,创办“茶叶经济贸易干部专修科”;他抓住机遇,与湖北农学院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并付诸实施;他多方努力,茶学函授专科恢复招生。二是在全校率先向校外聘请兼职教授,对兼职教授既明确任务,又落实政策。逢年过节,他还和其他系领导登门慰问,使兼职教授深受感动,使他们把承担的教学任务当成份内之事,认真努力完成。该系培养并毕业的全国第一名茶学博士生,就是由兼职教授阮宇成先生悉心指导的。三是尊老爱青,加强梯队建设。刘祖生在省内组织了两次大型茶叶学术活动,分别庆贺该系庄晚芳、张堂恒从教50周年,并编辑出版《庄晚芳茶学论文选集》和《张堂恒选集》,使两位老教授甚感欣慰;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分赴英、美、日、澳等国和国内著名大学深造。这对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提高师资水平起了良好作用。四是主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签订系所合作协议,开展合作研究、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学科建设。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例如,茶学系在校运动会排名,常常比较偏后。他先抓思想动员,提出“系小志气大,人少主意多”,发动大家献计献策;同时,还发起建立系文体基金,奖励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这些举措,果然奏效,在以后举行的校足球赛中,茶学系两次获冠军,一次获亚军。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革,茶学系的工作大有起色,在校内外的知名度显著提高。
  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通过该系为全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1989年又被评为全国惟一的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1991年11月,刘祖生受农业部委托,主持修订了“茶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首次制订了“茶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建立我国完整的高等茶学教育体系作出了贡献。

热心学会工作“以身许茶”的实践者
  刘祖生在承担教学、科研与行政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浙江省茶叶学会的工作。1985年秋浙江省茶叶学会挂靠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自那时起,他先后担任秘书长、常务副理事长和理事长。近14年来,在他和其他理事的精心组织和共同努力下,团结全省茶人,针对茶叶产销实际,进行了一系列学术研讨和信息交流活动,并倡议发展团体会员,促进了浙江茶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名优茶产量与产值连年遥居全国榜首。同时,还开展了“斗茶”、“茶宴”、“饮茶与健康”等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和科普宣传活动,明显地扩大了茶叶在社会上的影响。1995年被评为“省科普先进集体”。他主编的《茶叶》期刊多次荣获浙江省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为了表彰他在学会工作中作出的重要贡献,1989年他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学会干部。
  此外,刘祖生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茶叶学会第五、第六届副理事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茶人联谊会常务理事和中国茶叶博物馆顾问等职务。
  刘祖生在近半个世纪的茶学生涯中,能获得显著的成就,是和他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和以身许茶的坚定信念分不开的。
  “要么不做,要干就要认真!”这是他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一以贯之的工作信条。1993年夏,在他的倡议策划与各方支持下, 中断了近10年的《中国茶学辞典》编纂工作重新启动。在关键时刻,他患病住院了。这时,主编正在出国探亲中,他作为常务副主编,在病床上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对全书的审定,使长达百万言的巨著如期问世。
  刘祖生酷爱茶叶事业,他把吴觉农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的“以身许茶”的至理名言当作座右铭。同时,他也常以“以身许茶,振兴华茶”引导学生。在洋茶“抢摊”杭州的严峻形势下,他及时在《茶叶》期刊上组织了“迎接挑战,振兴华茶”笔谈会,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刘祖生在总结茶学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认识到茶是最有益于人类健康的饮料,于是提出了“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的预言。同时他还深刻地认识到,茶学这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具有诱人的广阔前景。可是,有人不顾国情,说什么外国没有这个专业,无法与国际接轨,提出要砍掉“茶学专业”。他获悉后,和广大茶人一样,心急如焚,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同时亲自疾言三千,上书部长。后来,他们的合理意见终被采纳。
  刘祖生事业上的成功,除了他自己治学严谨,工作勤奋外,还在于他为人厚道,处事公正,尊敬长辈,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善于组织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如今,他虽年近古稀,但精神矍铄,仍在树人育茶的园地里,默默地奉献着。
  (刘岳耘 梁月荣)

简历
  1931年8月24日 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小淹镇。
  1953年2月 毕业于华中农学院。
  1953-1954年 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业助教。
  1954-1960年 浙江农学院茶叶系助教。
  1960-1962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助教。
  1963-1980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叶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
  1981-1984年 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1984-1986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副教授、系主任。
  1986-1992年 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1989-1995年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常委兼茶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1993年茶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 头人;1985年起任浙江省茶叶学会秘书长、常务副 理事长、理事长、任《茶叶》副主编、主编;1983年起 任中国茶叶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第五、第六届副理事长、任《茶叶科学》副主编;1990年起任中国茶人 联谊会理事;1992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992年起任中国茶叶流通 协会常务理事、顾问;1988年起任中国茶叶博物馆技术顾问
  2002年退休

主要论著
  1 刘祖生等.浙江平阳云南大叶种茶树调查报告.茶叶,1957(3):11~14
  2 刘祖生.茶树冻害及其防治.茶叶,1954(4):14~17
  3 刘祖生、袁增朴.瑞安茶树品种调查初步报告.浙江农学院学报,1959 (1~2):159~165
  4 刘祖生.国外茶树育种研究综述.茶叶科学,1964(1):87~91
  5 刘祖生主编.茶树育种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
  6 刘祖生等.茶树短穗扦插-1.一叶插与二叶插比较.茶叶季刊,1975(4):9~13
  7 刘祖生,童启庆.试论茶树矮化密植栽培.茶叶,1979(3):5~11
  8 刘祖生.本省茶树良种推广问题.茶叶,1979(4):16~18
  9 刘祖生,赵学仁等.浙农21与浙农25选育研究报告.见,浙江农业科学论文集.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48~362
  10 刘祖生,赵学仁等.茶树新品种“浙农12”的选育.茶叶,1981(1):1~6
  11 刘祖生,童启庆等.茶树矮化密植速成高产栽培研究阶段总结.茶叶,1983(1):3~13
  12 刘祖生,梁月荣.茶树受精作用的研究.茶叶科学,1987(2):19~22
  13 刘祖生,周巨根.浙江省茶叶产销的回顾与展望.茶叶,1987(1):19~22
  14 刘祖生,童启庆.论我国茶学人才培养问题.茶叶,1988(1):1~3
  15 刘祖生等.优质抗寒绿茶良种——浙农113选育研究报告.茶叶,1989 (1):12~15
  16 刘祖生,胡建程.浙江省高等茶学教育的回顾与展望.茶叶,1990(1):14~16
  17 刘祖生主编.茶叶.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18 刘祖生,梁月荣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的研究——游离氨基酸分析.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1(1):71~74,等等。
  19.刘祖生,梁月荣等.苦丁茶生物学特性研究.福建茶叶,1990(l):16~20
  20.刘祖生主编.茶用香花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1
  21.刘祖生等.红绿茶兼制良种—浙农121选育研究报告.茶叶,1991(2):6~10
  22.刘祖生,夏桂荣.茶将成为21世纪世界饮料之王—兼论中国茶业发展之路.茶叶,1992(3):2~6
  23.刘祖生等.浙农系列茶树良种选育研究总结.茶报,1992(12):46~49
  24.刘祖生,徐月荣等.苦丁茶化学成分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HPIC分离鉴定.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增刊):66~69
  25.刘祖生,胡月龄.茶学研究新进展.茶叶,1993(12):12~6,5~7
  26.刘祖生,周巨根.30年来我国茶树育种研究进展.茶叶科学,1994(2) 89~94
  27.刘祖生,刘岳耘.茶韵.保定: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28.刘祖生等.茶树新品种浙农139选育.茶叶科学,1979(增刊):81~ 85
  29.刘祖生.世纪之交中国茶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茶叶,1999(l):8~10

参考文献
  [1] 武汉大学团委.年轻人的旗帜—冒着生命危险维护祖国财产的刘祖生同志.新武大报,1951—12—15
  [2]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学位授予单位名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471
  [3]《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编写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人名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355
  [4] 洁君.为发展茶学事业辛勤耕耘的人—记全国优秀教师刘祖生教授.浙江高等农业教育,1989(2):58~59
  [5] 林光华,肖纯槐主编.当代中国科技名人成就大典.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35~136
  [6] 胡宏伟,孙富.在地也作“比翼鸟”—记浙江农业大学的三对夫妻.人民日报,1992—01—25(第3版)
  [7] 谢恩光主编.浙江教育名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4:888~889
  [8]毛炳汉主编.当代湘籍著作家大辞典.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5:116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编; 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农学编 园艺卷 3.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04. 第217-2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