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潇然(1903-1999)
刘潇然,教授、著名翻译家、农业经济学家。河南省偃师县人,1917年夏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河南大学前身)英文科。刘潇然在“预校”读书6年,为其以后的学业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博而通”的基础。1930年秋到日本东京学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刘潇然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春赴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学院学习,留学四年。
1936年春归国后,经北平大学校长兼医学院长徐诵明介绍,刘潇然到位于北平西郊八里庄的农学院农经系任副教授。担任课程颇多,主要为“农业经营经济学”课。当时中国各大学均未开此类课程,刘潇然于课余之暇,翻译布林克曼教授所著《农业经营经济学》作课本,由学生负责印刷,1937年“七七”事变前译好印出。
“七七”事变后,刘潇然在日军占领北平的一个月后,到天津乘轮船至烟台上岸,回到洛阳,与原在洛阳中学教书的吴芝圃、郭晓棠等合作,出版《战旗旬刊》,鼓励河南人民保家卫国抵抗日寇。1938年,刘潇然由中共豫西特委推荐出任了登封县县长,建立了县抗日自卫团,自任自卫团司令,准备带领民众开创登封地区的抗日救亡新局面,由此触怒了反动当局,上任仅三个月即被免职。不久引起国民党反动派注意,随派特务逮捕,经河北李锡九等老同盟会元老营救,逃到陕西暂时教书,未被逮捕。
抗战时期,北平大学农学院与原在陕西武功县之农业学校合并为西北农学院,刘潇然于1940年初被聘为该校农经系教授,后兼系主任。在西北农学院讲授“土地经营经济学”等课程,当时找到布林克曼所著《农业经营经济学》英译本,第二次对照德文版新译,由学生负责印出。以后又对照日译本对该书第三次译订,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又曾在西北农学院讲授“土地经营学”课程,讲义后印刷出书,分上下两卷,约30万言。
1946年,国民党更趋于反动,国民党三青团也逐渐活跃,他们暗中贴出大字报,攻击刘潇然。刘潇然愤而离开执教多年的西北农学院,到杭州浙江大学任农学院教授。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继而攻下杭州。浙大校长竺可桢即去上海,学校无人负责,教职工未发工资。当时杭州军管会主任谭震林(后兼浙江省委书记及浙江省长),给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林乎加下令,派刘潇然与宣传部工作人员刘毅夫及学生会负责人等共同到浙大,组成浙大校务委员会。刘潇然为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暂兼主任。稳定了师生的情绪,开拓了新浙江大学的局面。建国后曾任杭州人大代表及文教委员会主任委员。
1950年初,刘潇然应河南省主席吴芝圃邀请回豫工作,出任了河南省人大代表、河南省政府及财政委员会委员、土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农林所副所长。1950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派河南省农业厅厅长刘潇然兼任河南大学农学院院长。1954年10月转调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与培养研究生工作,后经马列编译局聘请,从事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翻译四十余年。1999年10月9日上午11时40分,刘潇然在北京逝世。
刘潇然先生为翻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北京设有马恩列斯著作翻译局,但计划首先翻译斯大林著作,待斯大林著作全部译出后,再翻译列宁著作。社会科学院认为,照这样安排,我国读者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看到马恩著作译本,于是由潘梓年倡议,联合各大出版社主任,共同组织一个“马恩著作编译委员会”,组织人力翻译马恩重要著作,刘先生亦被选入翻译人员之中。最早翻译的是《马克思论工会》、《马恩通信集》,后译书很多,字数最多的是苏联科学院在1954年左右出版的马克思最早的《资本论》草稿,即《马克思批判大纲》(草稿)。马克思这部巨著约200万言,刘先生译出后,分5册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第一分册1957年10月出版;第二分册1962年11月出版;1978年2月再版;第三分册1963年6月出版,1977年12月再版;第四分册1964年10月出版,1978年4月再版;第五分册1978年6月出版。 刘先生以96岁高龄辞世前,尚有两部译作(《自然繁殖与社会进化》,卡尔·考茨基著;《我的生活》奥古斯特·倍倍尔著)已译出等待出版,约50万字。
在农业经济学专业研究方面,他集中时间和精力翻译了两部德国农业经济学经典著作:费·艾伦堡的《农业经营学概论》和·布林可曼的《农业经营经济学》。这两部译作于80-90年代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相继出版。此时,他已接近90岁高龄。
另外,他还整理修订出版了写于1940-1941年的《土地经济学》专著。这部专著在1940-1945年间多次修订补充,内容日渐丰富,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土地经济学学科难得的开创性著作。此书已决定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在河大百年校庆前夕正式出版。
刘潇然对自己在20世纪40年代写成的土地经济学著作十分看重。刘潇然夫人吴惠兰曾写道,“1988年,刘潇然先生译完世纪经济巨著德国经济学家艾雷贝的《农业经济学概论》后,拟将此书重新修订,献给农业经济学界和国家,以尽学子爱国之情。当原书找出后,才发现因保存时间过久,纸黄发脆,原油印字迹模糊,只能重新誊写后才能修订。经过一番努力,在修订过程中,碍于眼力和手力关系,常以放大镜和尺子作为辅助工具,进度缓慢,工作量大,再加上无助手与外界沟通,困难重重,最后终因年事已高(86岁)力不从心,壮志难成,只好中途辍笔,将原书与抄件封存起来”。
刘潇然先生秉性耿直、胸怀坦荡、敢于直言,是中国现当代一名优秀知识分子。诚如他的挚友、著名经济学及人口论专家马寅初先生引《汉书》所言:“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确切表达了这位以道义为重的学者难得的内心坚守与道德情操。